第五百四十九章 回國-《一代戰將》
第(1/3)頁
所以說hei人特別懶惰,這一點完全是有根據的。
就為了搞清楚這一個原因,王亮可是花費了整整一周的時間。
——就是因為這種大自然造成的差異。到了近代后,F洲就開始悲劇了
悲劇的源泉是人口的大爆炸,F洲迎來了人口大爆炸時期后問題就比較尖銳了。
因為人口少的時候,就算有時候雨季遲到了,人口少還可以游蕩游蕩,去其他地盤找吃的。
人口一旦多了,地皮就被分了……于是一旦雨季推遲,旱季延長。那就可能會出現饑荒。
F洲的農作物收益非常好,但是F洲人是沒有儲存食物的習慣的……
所以饑荒一旦到來,就會餓死人。
撒哈拉以南的F洲,雨季推遲一個月,F洲就會開始出現饑荒,推遲一個半月每多一天就會多餓死十萬人。
王亮的結論是:勤勞的人是不會被餓死的,人死于懶惰。
由此可以推理出F洲的經濟狀態。
王亮打算寫一份框架式的F洲發展規劃,然后交給潘智雄,讓這個具有商人氣質的經濟學政治學專家來實施。
1940年12月17日,王亮在近乎兩周的海上漂泊之后終于回到了中國,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跟王亮一起的除了鷂子幾人外,還有阿普杜勒和他的五個阿拉伯兄弟。
不過此時此刻根據地的形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歷時3個半月的百團大戰,八路軍在地方武裝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緊密配合下,一共進行了1800多次戰斗,拔除敵人據點約3000個,擊斃擊傷日偽軍2.58萬人,俘虜敵人1.8萬多人,并且繳獲了大量軍用物資。
破壞鐵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繳獲各種炮50余門、各種槍5800余支(挺)。八路軍傷亡1.7萬余人。
日軍在遭受打擊后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并從華中正面戰場抽調2個師加強華北方面軍,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更大規模的報復作戰。
1940年11月9日,日軍又以萬余人“掃蕩”北岳抗日根據地,并占領了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所在地阜平。
平西和北岳兩區軍民,以內外線相配合,廣泛開展游擊戰,連續伏擊、襲擊日軍后方交通線,迫使日軍大部撤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