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朝廷對軍部改制,士兵的待遇得到提高,今年征兵投軍的青壯是入年的幾倍之多…… 謝大將軍的折子一向都寫很長,他一個字也沒提對蕃的戰爭,但冬素卻從字里行間都看得出來。 他是想說,涼州已經準備好了,只要陛下一聲令下,他就能率領涼州兒郎,不破蕃人終不還! 這個折子冬素提筆幾次,沒有批閱,而是單獨收起來準備到長安時給凌墨蕭。 她唯一擔心的是,凌墨蕭會不會一時沖動,要去涼州御駕親征? 另一封讓她在意的折子是甲四從倭島送來的,折子上帶著海鹽的氣味。 他是報喜來的,倭島的白銀開采極為順利,在年前會有三船白銀和貴金屬送回幽州。 好消息說完就是要東西,冬素覺得心酸又好笑的是,他要的竟然全是吃食,說倭島那邊食材匱乏,他和將士們很是想念幽州的食物。 另外他還為去年派到倭島的公職員說好話,說他們跟科舉出身的官員完全不同,沒有一點文官的架子,都是干實事的。 有他們幫忙,將倭島徹底漢化的大業,將會更快完成。所以他希望今年公職員考試,陛下能再往倭島多派一些。 另外,女醫護和墨門子弟,也要多派一些過來…… 冬素一算,嗯,看在他送回的三船原銀和貴金屬,要人要物都滿足他! 隨折子同時送回的,還有月見寫給冬素的信。 月見什么也沒向冬素要,主要是問安,問三個孩子的情況。 說的全是好消息,殺了多少倭盜;放開倭港后海商往來頻繁;倭地的棉、麻、絲、茶為海商帶來多少利潤等等。 冬素看完信,又將信給大寶小寶看,讓他倆各給月姨回一封信。 想到謝清芷和陳星耀即將成親,她再次操心起來,月見和甲四,到底有沒有正式交往??? 從洛陽到長安走水路極快,路上有官員在碼頭等著接圣駕,冬素都讓禁軍首領上岸說一聲,皇船直接到長安,中途不住行宮。 雖不是順風,可能是因為船上的人都很擔心和心急,只想盡快把主子們送到長安。 不過才過了四個夜晚,就到了長安碼頭,八水繞長安,即便已經遷都,長安的繁華依舊不是別的州城可比的。 只是為迎圣駕,水上的船都被清走,沿河兩岸飄著皇旗,相隔不遠便有一支鼓隊,擊彭傳令,無數宮人侍衛站在岸邊垂首而立。 有種大閱軍時大將軍即將出場的莊重肅穆感。冬素回想一下從幽州離開時,百姓送行的場面。 若是在幽州,這會應該兩岸都圍滿了觀禮的百姓吧?哪怕被禁軍攔著不讓靠近,他們也會等在遠一點的地方歡呼。 而長安呢?嚴肅的可怕,寂靜的可怕,百姓和權貴好像是對立的兩個階級一樣。 留在長安的權貴對這些老規矩太過重視,怪不得隨遷幽州的權貴總會發出,幽州禮樂崩壞的感嘆。 面對這樣的接駕情景,連大寶小寶的聲音都變小了,大寶可是和凌墨蕭一起去海軍基地看過軍演的。 那時的場面都比不上此刻嚴肅,直到看到皇帝的儀仗,看到碼頭上的父皇,兩人才雀躍起來。 幾乎整個長安的權貴、士族和官員都來接駕,冬素趕緊帶孩子們去換衣裳,都換上繁瑣的宮裝,戴上壓的脖子直不起來的華麗頭飾。 小寶很懂事地道:“母后放心,我和哥哥的宮規學的極好,不會讓那些人抓到錯處的。” 冬素深覺委屈孩子們了,她對長安沒啥好印象,如今怕是也要讓孩子們留下這樣的印象來。 一下船,凌墨蕭就上前扶她,她用余光看到那群權貴,臉色都不好看。 好像皇帝在公眾面前,扶一下皇后,是一件多丟臉的事似的。 陳星耀帶頭向她行禮,又向太子、公主行禮,在場之人忙緊隨其后。 凌墨蕭的眉頭是微皺的,沒有一點在路上時的自在神態。 看來一家人都不喜歡回長安,等太皇太后的喪禮一辦,以后這長安應該不會再來了。 上了馬車之后,一家人的精神才松懈下來,凌墨蕭伸手撫摸小寶的頭發,他知道小寶最不喜歡梳這種緊緊的,扯的頭皮痛的發型。 安慰地道:“進宮見過太祖母之后,你們就去換衣裳?!? 要是在平時,大寶早就坐到他身邊,小寶也會撒嬌地給他揉肩膀,但想到外面那么多雙眼睛,恨不得透視進馬車里,看看帝后一家在做什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