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好消息一個接一個,陳落雪懷孕了,她擔憂的是,這孩子懷的剛好是在國喪之前,時間有些模糊,怕以后有人拿此事攻擊沈林鐘。 冬素安慰她完全不用擔心,謝清芷和陳星耀還在國喪期辦了成親了呢! 陛下在長安為太皇太后辦了隆重的葬禮,這國喪期國事繁多,馬上又有戰事,禮部官員是閑得慌,才會認真核實這種事。 陳落雪這才放心了,不是她大驚小怪,因為士族對大不敬之罪很重視,她自小耳濡目染,加上如今沈林鐘位高權重,自然憂心一些。 另一個好消息是,仲陽春闈高中,并且名列前三十,等殿試考完,他就是沈家第一個進士! 要不是沈父和仲陽攔著,沈爺爺現在就想慶祝了。 一直念叨今年元宵節他祭祖的香燒的好,三支香灰都是又紅又直,祖墳冒青煙,果然有大喜事。 沈父和蔣氏也很激動,他們的反應讓冬素有些疑惑,自己是皇后,大哥封了爵還是海軍大將。 可相比起來,仲陽考中進士好像更讓他們激動。那感覺就像,冬素和沈林鐘的成就太高太大,他們聽不太懂。 只有仲陽這成就,農村人常念叨的,誰家考出個進士老爺,那就是祖墳上冒青煙了! 小寶對科舉制度非常熟悉,還跑去求凌墨蕭:“父皇,要是小舅舅文章做得好,您一定要取他做探花。” 小舅舅當探花郎,是他們早就約定好的。 大寶忙拉她:“別說出來,父皇心里知道的。” 凌墨蕭哈哈大笑,跟兩孩子保證,只要你們小舅舅文章出眾,一定取他做探花郎。 仲陽這進士是自己實打實考的,糊名閱卷時帝后都不在,他在萬書閣讀書時的文章,也在文官中傳開來。 誰也沒法說,因為他是皇后的胞弟才考上的。 仲陽特地去感謝小盼,都是因為他的建議,自己才晚一年參考。若是去年恩科考的時候他參考了,肯定考不出這樣的好成績。 殿試的時候,凌墨蕭一視同仁地向每一個考生問答,別的考生可能是因為第一次面圣,加上旁邊記錄的言官太多,多少有些緊張。 只有仲陽落落大方,有禮有矩,讓言官挑不出一點錯來。 加上他文章確實做的好,皇上問了幾個策論上的問題,他都答的頭頭是道。 當皇上擇他為探花時,負責科舉的官員們,都覺得實至名歸。 就這樣,我們的仲陽成為了探花郎。當他和狀元、榜眼一起,穿紅衣騎白馬游城時。 冬素帶著孩子們在城樓上,感動的都落淚了,因為她不禁想到第一次帶仲陽去上學,就是在陸子松那家破舊的藥王廟私塾。 學費還貴,蔣氏不支持,也沒錢坐車,大冬素仲陽也是走路到鎮上…… 這些回憶像打開塵封的舊罐頭一樣,讓冬素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沈家辦的謝師宴非常隆重,這是沈家莊園第一辦大宴席,冬素特地派了宮里的御廚過去。 沈爺爺說他年輕時發過愿,只要家里出一個進士爺,他就大擺三天流水席。 全家都支持,就這樣沈家莊園真的大擺了三天流水席,本來那附近基建的工人就多,在城中可能百姓不好意思上門吃。 在城郊嘛,那是一聽探花郎,皇后娘娘的娘家擺流水席,方圓十里的百姓都跑來討彩頭。 坐不上席給自家孩子,撈一個饅頭一顆糖也好啊! 冬素本來想帶孩子們去的,結果一聽是這么個情況,還是別去了。她一去又是宮人又是禁軍,純屬掃興來的。 這春闈一過,京師即將進入三個月的考試、招生、應聘期。 接下來朝廷辦的公職員考試,墨門、醫護學院、萬書閣、銀行等等機構招生考試。 這期間涼州征蕃人的消息終于在京城傳開,但因為不用朝廷派兵馳援,在百姓間的討論度不高。 只有朝堂上是每日早朝必討論的,凌墨蕭對涼州的軍資問題看得極重,戶部動作稍慢一點,他不是發火罵人,就是要負責人免職。 冬素知道他是想到自己當初北征,朝廷不支持,軍資總是給的不及時,幾乎掏空了幽州幾年的積蓄,他才撐了下去。 所以如今謝大將軍征蕃,他當然要全力支持。 三月底的時候,月見和甲四終于從倭島回來了,正好趕上三寶的周歲宴。 兩人都黑瘦了許多,小寶差點沒認出她最愛的月姨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