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走到張一行面前,坐在了沙發上,笑道:“一行啊,我知道你心里不得勁,畢竟錢都是干干凈凈賺來的,沒偷沒搶。你就這樣想嘛,人活著,總得有根基,你作為全國性的名人,就更得有根基。以后等你名聲更大了,我聽說現在就有人罵你的書是吧,現在是罵書,以后肯定還會有人直接罵你本人。可外人罵你沒什么,要是家鄉的人都罵你,村里的人都罵你,你讓媒體怎么看你!記住嘍,名氣越大,越要政治正確!” 心里不爽歸不爽,張一行知道鄭萬龍說的話是對的。 這是現實! 就當花錢買名聲吧! 有的時候,好名聲也是一種護身符。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張一行擺擺手,讓鄭萬龍打住。 “那就好,說說,有什么想法,畢竟就算是花錢做公益,也可以花到自己喜歡的地方嘛!” “不捐錢,捐物資!給全縣農村幼兒園配桌椅吧,總是搬凳子太麻煩了!” “可以,這個我掏一半兒,我找廠子訂貨,正好再借你的名頭一起做做新聞,給惠城來一波宣傳!” “至于我們村,我想想,這樣吧,六十歲以上老人,每年過年的時候免費領油領大米面條什么的,就這樣!” 鄭萬龍愣了下,一般給村里做事都是修橋補路,沒想到張一行會有這種方法,想一想似乎比修路還要好。 張一行當然知道這樣更好些,記憶里那位農民歌唱家朱知文,給村里花錢修路,照樣被村里人罵。 反觀劉強棟,直接給村里老人發錢,這波人輩分高,只要伺候好了,替你說句話還是很頂用的。 而每年就發米發油,一來省錢,二來細水長流,老人又是最喜歡貪小便宜的,絕對高興。 好,家里有人罵我是吧,你可管好了,萬一明年沒你的份怎么辦! 雖然總有不知足的人,但那種人就沒必要搭理了,做得再多再好照樣罵你。 但就像朱知文,村里人罵他,可大多網友還是力挺他的,認為他們村的人做的不對。 為什么?前提還是朱知文的確為村里做了好事。 做了,別人罵你,那是別人不知足。 張一行又接口道:“對了,大米啊油啊什么的,我每年就在你這邊拿貨了,給我便宜點?!? 鄭萬龍:“……” 指著張一行罵了幾句,鄭萬龍便與張一行商量具體細節,一個小時才把事情完全敲定。 至于新聞媒體,由兩人依靠自己的關系網各自聯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