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第349章 天譴-《娛樂星工場》
第(1/3)頁
說到底,阿珍也并不是通過自己努力而成功的,好像完全就是錢砸的。
說到底,不還是家纏萬貫的霸道總裁抱得美人歸?
說到底,所有人喜歡上阿珍,不就是因為她的臉么?
這不就是對女性的物化么?
這不就是對女性的歧視么?
這不就是骯臟的價值觀么?
年輕觀眾對此頗為寬容,對他們來說,這個故事講的沒什么問題,合情合理,而且有趣。
一些年長的觀眾卻越來越意識到這件事的不對頭,尤其是處于某個階段的女性群體,以及學院派影評人,當然某些獨特的人,可能兩者兼顧。
實際上《淑女大作戰》完全可以解讀為對“物化女性”和“上流社會”的諷刺,但最終阿珍與史蒂芬周的完滿結局,似乎又與之矛盾。
其實在電影設計之初,呂健早就考慮過這件事,在某個假想的劇本中,阿珍勤勞和智慧致富,向史蒂芬周展開復仇,而史蒂芬周因為他的極端拜金價值觀而隕落,失去一切的最后,得到了阿珍的救贖。
這似乎是一個更正能量的故事,這么編就不會被詬病了。
但這個故事存在著致命的問題,那就是不合理。
漂亮女孩就是會更受照顧。
以阿珍的起點,再如何勤勞也休想碰到史蒂芬周的腳后跟。
史蒂芬周的理念正是現代資本社會的核心。
然而這些在光天化日之下,最為現實的情況,如果通過電影敘述出來,便會被分別扣上“物化女性”、“階級固化”以及“拜金主義”的帽子。
在“正確”與“真實”之間,呂健選擇了后者,即便他動用一切技巧去沖淡“真實”,偽裝“正確”,但幾個月后,這個外衣還是被扒掉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