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第362章 晚了半年-《娛樂星工場》
第(2/3)頁
無需多言,誰都想在這個時候落下呂健的人情,或者趁機撈一筆公關費,但一概被婉拒。
整個公司都陷入焦慮。
這種焦慮持續到12月15日中午。
呂健終于了解了紳士大作戰的全貌。
角色大反轉,丑小鴨阿珍變成了一個男士,霸道總裁則變成了霸道女總裁,整個故事中充斥著無數的渣男渣女,只有他們二人潔白如雪,最終經歷了一系列考驗和撕嗶,卻又在十字路口莫名其妙的分離。
在主流評論界眼里,這也許連電影都算不上,劇情支離破碎,故事邏輯斷裂,神經質,但這些也許正是相當多數觀眾最喜歡的東西,這些片段化,簡單廉價的情感傳遞,相當程度的引發了他們的共鳴。
《淑女大作戰》中精致的喜劇幽默,化為一個個略顯低廉的小段子。
《淑女大作戰》中精挑細選的音樂,換成了朗朗上口的傷感曲調。
《淑女大作戰》中夸張卻又真實的人物,變成了渣男渣女和瑪麗蘇。
就像呂健當時制作《老鼠愛大米》時的降維打擊一樣,《淑女大作戰》也降維了。
因為《救救我》的突然延期,其排片多數被臨時分配給了《紳士大作戰》,院線本做好了低上座率的悲觀預期,但事實完全相反。
隨著《紳士大作戰》半日票房的出爐,院線沸騰,評論界沉默。
排片占比:29%,上座率71.7%,票房4752萬。
影院上午的上座率遠小于晚間,這個成績相比前于作《淑女大作戰》絲毫不遜色,從數據上來說,似乎完全復刻了前作的曲線。
但評論兩極分化極其嚴重,這種分化一般是在深度小眾作品中才會存在,這一次卻出現了這部大眾作品中,真的是要么看三分鐘就出來了,要么從頭哭到尾。
雖說諸多數據與前作有無數的相似之處,但票房重心卻出現了明確的偏移,《淑女大作戰》遵循著常規賣座影片的票房分布,一二三四線城市相對均勻,遞減,但《紳士大作戰》卻像是在爬山,一線城市并沒有提供有力的票房支撐,反而越往后越高。
剛剛到下午四點,票房已然破億,上座率驟升至恐怖的90%。
零大牌,新人導演,過氣小生,與一家口碑即將崩潰的公司,共同創造了這個票房奇跡,不到5000萬的投資,卻完成了黃美玲與張衛家以及一干巨星都沒做成的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