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大結局-《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第(3/3)頁
組織上都以為他已經犧牲,沒想到他卻在海外茍活。
他想回國,但因種種原因根本無法聯系到組織,直到解放后他才回來,家鄉已被炮火夷為平地,家人無一生存。
他想尋找梁銀珠的家人,但梁銀珍因為遺書囑咐遷離原址搬到偏僻的秀峰山南北坡,從未提及烈士梁銀珠與鐘慕陽。
鐘沐陽只要閉上眼,身懷六甲的梁銀珠就清清楚楚地站在面前,嘴角含笑、眼中帶淚,她雖身死,卻從不后悔投身革命、從不后悔愛上鐘沐陽。天地雖大,親人卻一個都不在。鐘沐陽從此全身心投入事業,再沒有娶妻生子。
聽完鐘沐陽的故事,院后村一片沉默。
梁銀珍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放在鐘沐陽的胳膊上:“活著就好,活著就好。”
向永福將向北拉到鐘沐陽跟前,抹干臉上淚痕:“向北,給你親爸叩頭。要是沒有他們這些人,咱們老百姓根本過不上好日子。”
看著眼前高大英武的向北,鐘沐陽顫抖著聲音說:“孩子,對不起,我以為你和你母親一起,死在敵人的屠刀之下。”
向北再難控制不住內心的情緒,展開胳膊一把將父親抱住,哽咽著喚了一聲:“爸!”
鐘沐陽原以為梁銀珠帶著肚子里的孩子離開這個世界,他用一生追悔,恨敵人殘忍,恨自己茍活,他孤家寡人一個,一心撲在事業上。
現在失而復得,知道這個世界還有自己的血脈傳承,那份歡喜、慶幸、滿足難以言表。平生第一次動用手中權力維護一個人,只因為這個人是他的兒子。
父子終于相認,鐘沐陽緊緊抱住向北,淚水順著臉頰流下。這個世界并沒有忘記梁銀珠,向北就是最好的見證。
梁銀珠的兒子,亦是個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勇士。
--
向北被放出來的消息迅速傳開,院后村每天絡繹不絕地有訪客前來,匯聚與一片歡樂的海洋。
鐘沐陽回到京都之后著手推動土地制度改革。
三年之后,1987年12月華國土地第一樁土地使用權拍賣正式舉行,隨后從法律層面將土地權屬一分為二,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或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出讓或轉讓。
借著這一股改革開放的春風,向北與陶南風注冊南北房地產公司,公司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南北公司開發建造的住宅項目從深市到京都,從京都到江城,住宅質量優良、環境優美、物業管理優質,業內口碑良好。
1985年南北公司進駐港城,競標拿下一塊土地,貸款3500萬,建造兩棟高層,整棟出售,售價1.4億。1986年在m國注冊,招標十萬平方英尺土地,由陶南風團隊設計的華國傳統風格的商業大樓屹立于m國的土地上,投入1700萬美元,獲利1000萬美元。
這一棟傳承著華國厚重歷史的建筑成為m國唐人街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于1988年獲得世界建筑設計大獎。
當這個消息傳到國內,鐘沐陽內心十分欣慰。
曾經的華國羸弱可欺,現在的華國已經崛起。向北與陶南風的房地產公司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無數溫暖的家,還走向世界,將華國歷史、華國文化呈現在全世界眼中,這樣的大格局、大氣度,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京都著名的大會堂里,陶南風接過鐘沐陽遞過來的獎杯,笑靨如花。
無數鎂光燈閃過,陶南風捧著獎杯,看向臺下觀眾,眼前閃過15年前自己與19個江城知青一起跋涉千里前往秀峰山農場的情景。
——搖搖欲墜的茅草房,提示會倒塌的惡夢,初到異地的惶恐,突如其來的夢境,送給她力大無窮的異能;
——分配到修路隊,第一次見到向北,看到她顯露神力,他沒有多問多說,遞過來一把鐵鏟:力氣大,來修路隊就對了。
——暴風雨,茅草房垮塌,她帶著知青們一起蓋房子,與黃興武打賭勝利,大家一起快樂地享受勞動的成果。
——發現磷礦,在向北的帶領下修路、開礦、斗焦亮,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建設農場。
——萬事開頭難,此后的發展迅速越來越快,秀峰山農場辦茶油廠、建小學、蓋醫院,帶動著南北坡的村民,日子越過越好。
——1977年高考恢復、1978年研究生招生恢復,她與向北相戀、相知、相守,成家后生兒育女,向北開煙廠、她開設計公司,夫妻倆一起開商業運營公司、房地產公司……
經歷過無數風雨,終于見到彩虹。
從修路隊隊員,到基建科科長,再一路向上,成為全國明星建筑師,憑著一棟充滿華國歷史底蘊、突顯華國傳統文化的建筑拿下世界級設計大獎,站在眩目的聚光燈下,曾經的“泥瓦匠”陶南風舉起獎杯,對著話筒,說出一直藏在心里的感謝。
“我要感謝我的父母,他們執著、清正、對建筑充滿熱愛,在他們的影響與教育下我選擇了建筑這一條路。
我要感謝我的愛人,他勇敢、堅定、尊重我的選擇,默默地付出,為我掃平一切困難。
我要感謝蕭愛云、李惠蘭、葉勤、喬亞東、陳志路、胡煥新、范至誠、范雅君……感謝所有伙伴,和我一起成長。
我的夢想,是建造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正是這個夢想,讓我不斷向前。可是,這個夢想只憑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實現,得有政府的支持、有設計者參與、有資金支持,更重要的,需要有千千萬萬在工地施工、建造的建筑工人。
正是有了這些偉大的泥瓦匠們,才成就出無數偉大的建筑。感謝你們,感謝所有建造者,謝謝大家!”
陶南風抬頭看向臺下,每張熟悉的面孔上都寫著激動與歡樂。
父親陶守信欣慰地笑著,眼中有淚光閃動。
向北與三個孩子、梁銀珍、向永福穿著正裝,笑容幸福而燦爛。
江啟筑、范至誠、范雅君、葉初等工作伙伴拼命地鼓掌,臉上洋溢著自豪與驕傲。
喬亞東作為知青代表,聽到自己的名字被陶南風提及,往事種種浮現眼前,神魂盡奪,嘴唇顫抖著輕聲說了一句:“謝謝你。”
電視機屏幕前,蕭愛云、李惠蘭、葉勤、陳志路、胡煥新等知青都在歡呼,連跳連叫,指著屏幕上那個眩目的陶南風對家人、朋友說:“她是陶南風,她是我的朋友,我們一起蓋過房子!”
有人歡喜有人愁。
將整個家族拖進漩渦的柳元瑜在監獄里看到電視,目光閃爍,無窮地懊悔把他包圍。為什么要和陶南風作對呢?為什么要算計向北呢?
馮悠守著她的房屋置換公司孤獨度日,她期待的房地產大潮還沒有到來,可是她身邊的人卻一個個遠離。
看著電視上神采飛揚的陶南風,馮悠恍如隔世。這個站在臺上說話的漂亮、知性、自信的女人,真的是當年那個內向、老實、被她欺負不知道還手的陶南風?
到底是哪里出了錯,怎么陶南風一步一步穩扎穩打向前,自己明明那么努力,怎么就一步錯、步步錯了呢?
屏幕上的陶南風還在繼續說話。
“建筑,是為人類服務的。
我做建筑,始于一棟茅草房的倒塌,第一次參與建筑全過程,看著圖紙實體化,那種成就感令人著迷。
我一直在追求一種樸素、簡單、純真、來源于生活的藝術。
不僅是這棟讓我獲獎的唐人街傳統建筑。秀峰山農場的知青宿舍、茶油廠、小學、醫院、活動中心、京都西城區體育館……每一棟建筑我都在思考,建筑怎樣才能與人和諧相處,怎么才能與環境融為一體。
鄉野建筑平實樸素、因地制宜選材;城市建筑尊重歷史、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房地產開發批量化生產出來的住宅,應緊跟居民需求,營造出家的溫暖。
一句話,建筑也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掌聲雷動。
人類目光所聚,便是星河。
作者有話說:
正文完結,還有一些支線人物的番外將繼續更新。大家想看誰的故事,請留言告訴我。
下一本寫《真千金有讀心術》,喜歡的請提前收藏呀~
梁銀珠眼中含淚,嘴角卻噙著一抹堅定的笑容:“我愛你。”
鐘沐陽以為自己必死,沒想到一聲槍響之后他便倒地,等他醒來,人已經在海外某診所,護照上的名字也被改為鐘沐陽。祖父、父親、叔叔們傾盡全力,變賣家產,買通獄卒,留下他半條命。
組織上都以為他已經犧牲,沒想到他卻在海外茍活。
他想回國,但因種種原因根本無法聯系到組織,直到解放后他才回來,家鄉已被炮火夷為平地,家人無一生存。
他想尋找梁銀珠的家人,但梁銀珍因為遺書囑咐遷離原址搬到偏僻的秀峰山南北坡,從未提及烈士梁銀珠與鐘慕陽。
鐘沐陽只要閉上眼,身懷六甲的梁銀珠就清清楚楚地站在面前,嘴角含笑、眼中帶淚,她雖身死,卻從不后悔投身革命、從不后悔愛上鐘沐陽。天地雖大,親人卻一個都不在。鐘沐陽從此全身心投入事業,再沒有娶妻生子。
聽完鐘沐陽的故事,院后村一片沉默。
梁銀珍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放在鐘沐陽的胳膊上:“活著就好,活著就好。”
向永福將向北拉到鐘沐陽跟前,抹干臉上淚痕:“向北,給你親爸叩頭。要是沒有他們這些人,咱們老百姓根本過不上好日子。”
看著眼前高大英武的向北,鐘沐陽顫抖著聲音說:“孩子,對不起,我以為你和你母親一起,死在敵人的屠刀之下。”
向北再難控制不住內心的情緒,展開胳膊一把將父親抱住,哽咽著喚了一聲:“爸!”
鐘沐陽原以為梁銀珠帶著肚子里的孩子離開這個世界,他用一生追悔,恨敵人殘忍,恨自己茍活,他孤家寡人一個,一心撲在事業上。
現在失而復得,知道這個世界還有自己的血脈傳承,那份歡喜、慶幸、滿足難以言表。平生第一次動用手中權力維護一個人,只因為這個人是他的兒子。
父子終于相認,鐘沐陽緊緊抱住向北,淚水順著臉頰流下。這個世界并沒有忘記梁銀珠,向北就是最好的見證。
梁銀珠的兒子,亦是個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勇士。
--
向北被放出來的消息迅速傳開,院后村每天絡繹不絕地有訪客前來,匯聚與一片歡樂的海洋。
鐘沐陽回到京都之后著手推動土地制度改革。
三年之后,1987年12月華國土地第一樁土地使用權拍賣正式舉行,隨后從法律層面將土地權屬一分為二,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或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出讓或轉讓。
借著這一股改革開放的春風,向北與陶南風注冊南北房地產公司,公司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南北公司開發建造的住宅項目從深市到京都,從京都到江城,住宅質量優良、環境優美、物業管理優質,業內口碑良好。
1985年南北公司進駐港城,競標拿下一塊土地,貸款3500萬,建造兩棟高層,整棟出售,售價1.4億。1986年在m國注冊,招標十萬平方英尺土地,由陶南風團隊設計的華國傳統風格的商業大樓屹立于m國的土地上,投入1700萬美元,獲利1000萬美元。
這一棟傳承著華國厚重歷史的建筑成為m國唐人街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于1988年獲得世界建筑設計大獎。
當這個消息傳到國內,鐘沐陽內心十分欣慰。
曾經的華國羸弱可欺,現在的華國已經崛起。向北與陶南風的房地產公司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無數溫暖的家,還走向世界,將華國歷史、華國文化呈現在全世界眼中,這樣的大格局、大氣度,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京都著名的大會堂里,陶南風接過鐘沐陽遞過來的獎杯,笑靨如花。
無數鎂光燈閃過,陶南風捧著獎杯,看向臺下觀眾,眼前閃過15年前自己與19個江城知青一起跋涉千里前往秀峰山農場的情景。
——搖搖欲墜的茅草房,提示會倒塌的惡夢,初到異地的惶恐,突如其來的夢境,送給她力大無窮的異能;
——分配到修路隊,第一次見到向北,看到她顯露神力,他沒有多問多說,遞過來一把鐵鏟:力氣大,來修路隊就對了。
——暴風雨,茅草房垮塌,她帶著知青們一起蓋房子,與黃興武打賭勝利,大家一起快樂地享受勞動的成果。
——發現磷礦,在向北的帶領下修路、開礦、斗焦亮,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建設農場。
——萬事開頭難,此后的發展迅速越來越快,秀峰山農場辦茶油廠、建小學、蓋醫院,帶動著南北坡的村民,日子越過越好。
——1977年高考恢復、1978年研究生招生恢復,她與向北相戀、相知、相守,成家后生兒育女,向北開煙廠、她開設計公司,夫妻倆一起開商業運營公司、房地產公司……
經歷過無數風雨,終于見到彩虹。
從修路隊隊員,到基建科科長,再一路向上,成為全國明星建筑師,憑著一棟充滿華國歷史底蘊、突顯華國傳統文化的建筑拿下世界級設計大獎,站在眩目的聚光燈下,曾經的“泥瓦匠”陶南風舉起獎杯,對著話筒,說出一直藏在心里的感謝。
“我要感謝我的父母,他們執著、清正、對建筑充滿熱愛,在他們的影響與教育下我選擇了建筑這一條路。
我要感謝我的愛人,他勇敢、堅定、尊重我的選擇,默默地付出,為我掃平一切困難。
我要感謝蕭愛云、李惠蘭、葉勤、喬亞東、陳志路、胡煥新、范至誠、范雅君……感謝所有伙伴,和我一起成長。
我的夢想,是建造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正是這個夢想,讓我不斷向前。可是,這個夢想只憑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實現,得有政府的支持、有設計者參與、有資金支持,更重要的,需要有千千萬萬在工地施工、建造的建筑工人。
正是有了這些偉大的泥瓦匠們,才成就出無數偉大的建筑。感謝你們,感謝所有建造者,謝謝大家!”
陶南風抬頭看向臺下,每張熟悉的面孔上都寫著激動與歡樂。
父親陶守信欣慰地笑著,眼中有淚光閃動。
向北與三個孩子、梁銀珍、向永福穿著正裝,笑容幸福而燦爛。
江啟筑、范至誠、范雅君、葉初等工作伙伴拼命地鼓掌,臉上洋溢著自豪與驕傲。
喬亞東作為知青代表,聽到自己的名字被陶南風提及,往事種種浮現眼前,神魂盡奪,嘴唇顫抖著輕聲說了一句:“謝謝你。”
電視機屏幕前,蕭愛云、李惠蘭、葉勤、陳志路、胡煥新等知青都在歡呼,連跳連叫,指著屏幕上那個眩目的陶南風對家人、朋友說:“她是陶南風,她是我的朋友,我們一起蓋過房子!”
有人歡喜有人愁。
將整個家族拖進漩渦的柳元瑜在監獄里看到電視,目光閃爍,無窮地懊悔把他包圍。為什么要和陶南風作對呢?為什么要算計向北呢?
馮悠守著她的房屋置換公司孤獨度日,她期待的房地產大潮還沒有到來,可是她身邊的人卻一個個遠離。
看著電視上神采飛揚的陶南風,馮悠恍如隔世。這個站在臺上說話的漂亮、知性、自信的女人,真的是當年那個內向、老實、被她欺負不知道還手的陶南風?
到底是哪里出了錯,怎么陶南風一步一步穩扎穩打向前,自己明明那么努力,怎么就一步錯、步步錯了呢?
屏幕上的陶南風還在繼續說話。
“建筑,是為人類服務的。
我做建筑,始于一棟茅草房的倒塌,第一次參與建筑全過程,看著圖紙實體化,那種成就感令人著迷。
我一直在追求一種樸素、簡單、純真、來源于生活的藝術。
不僅是這棟讓我獲獎的唐人街傳統建筑。秀峰山農場的知青宿舍、茶油廠、小學、醫院、活動中心、京都西城區體育館……每一棟建筑我都在思考,建筑怎樣才能與人和諧相處,怎么才能與環境融為一體。
鄉野建筑平實樸素、因地制宜選材;城市建筑尊重歷史、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房地產開發批量化生產出來的住宅,應緊跟居民需求,營造出家的溫暖。
一句話,建筑也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掌聲雷動。
人類目光所聚,便是星河。
作者有話說:
正文完結,還有一些支線人物的番外將繼續更新。大家想看誰的故事,請留言告訴我。
下一本寫《真千金有讀心術》,喜歡的請提前收藏呀~
梁銀珠眼中含淚,嘴角卻噙著一抹堅定的笑容:“我愛你。”
鐘沐陽以為自己必死,沒想到一聲槍響之后他便倒地,等他醒來,人已經在海外某診所,護照上的名字也被改為鐘沐陽。祖父、父親、叔叔們傾盡全力,變賣家產,買通獄卒,留下他半條命。
組織上都以為他已經犧牲,沒想到他卻在海外茍活。
他想回國,但因種種原因根本無法聯系到組織,直到解放后他才回來,家鄉已被炮火夷為平地,家人無一生存。
他想尋找梁銀珠的家人,但梁銀珍因為遺書囑咐遷離原址搬到偏僻的秀峰山南北坡,從未提及烈士梁銀珠與鐘慕陽。
鐘沐陽只要閉上眼,身懷六甲的梁銀珠就清清楚楚地站在面前,嘴角含笑、眼中帶淚,她雖身死,卻從不后悔投身革命、從不后悔愛上鐘沐陽。天地雖大,親人卻一個都不在。鐘沐陽從此全身心投入事業,再沒有娶妻生子。
聽完鐘沐陽的故事,院后村一片沉默。
梁銀珍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放在鐘沐陽的胳膊上:“活著就好,活著就好。”
向永福將向北拉到鐘沐陽跟前,抹干臉上淚痕:“向北,給你親爸叩頭。要是沒有他們這些人,咱們老百姓根本過不上好日子。”
看著眼前高大英武的向北,鐘沐陽顫抖著聲音說:“孩子,對不起,我以為你和你母親一起,死在敵人的屠刀之下。”
向北再難控制不住內心的情緒,展開胳膊一把將父親抱住,哽咽著喚了一聲:“爸!”
鐘沐陽原以為梁銀珠帶著肚子里的孩子離開這個世界,他用一生追悔,恨敵人殘忍,恨自己茍活,他孤家寡人一個,一心撲在事業上。
現在失而復得,知道這個世界還有自己的血脈傳承,那份歡喜、慶幸、滿足難以言表。平生第一次動用手中權力維護一個人,只因為這個人是他的兒子。
父子終于相認,鐘沐陽緊緊抱住向北,淚水順著臉頰流下。這個世界并沒有忘記梁銀珠,向北就是最好的見證。
梁銀珠的兒子,亦是個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勇士。
--
向北被放出來的消息迅速傳開,院后村每天絡繹不絕地有訪客前來,匯聚與一片歡樂的海洋。
鐘沐陽回到京都之后著手推動土地制度改革。
三年之后,1987年12月華國土地第一樁土地使用權拍賣正式舉行,隨后從法律層面將土地權屬一分為二,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或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出讓或轉讓。
借著這一股改革開放的春風,向北與陶南風注冊南北房地產公司,公司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南北公司開發建造的住宅項目從深市到京都,從京都到江城,住宅質量優良、環境優美、物業管理優質,業內口碑良好。
1985年南北公司進駐港城,競標拿下一塊土地,貸款3500萬,建造兩棟高層,整棟出售,售價1.4億。1986年在m國注冊,招標十萬平方英尺土地,由陶南風團隊設計的華國傳統風格的商業大樓屹立于m國的土地上,投入1700萬美元,獲利1000萬美元。
這一棟傳承著華國厚重歷史的建筑成為m國唐人街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于1988年獲得世界建筑設計大獎。
當這個消息傳到國內,鐘沐陽內心十分欣慰。
曾經的華國羸弱可欺,現在的華國已經崛起。向北與陶南風的房地產公司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無數溫暖的家,還走向世界,將華國歷史、華國文化呈現在全世界眼中,這樣的大格局、大氣度,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京都著名的大會堂里,陶南風接過鐘沐陽遞過來的獎杯,笑靨如花。
無數鎂光燈閃過,陶南風捧著獎杯,看向臺下觀眾,眼前閃過15年前自己與19個江城知青一起跋涉千里前往秀峰山農場的情景。
——搖搖欲墜的茅草房,提示會倒塌的惡夢,初到異地的惶恐,突如其來的夢境,送給她力大無窮的異能;
——分配到修路隊,第一次見到向北,看到她顯露神力,他沒有多問多說,遞過來一把鐵鏟:力氣大,來修路隊就對了。
——暴風雨,茅草房垮塌,她帶著知青們一起蓋房子,與黃興武打賭勝利,大家一起快樂地享受勞動的成果。
——發現磷礦,在向北的帶領下修路、開礦、斗焦亮,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建設農場。
——萬事開頭難,此后的發展迅速越來越快,秀峰山農場辦茶油廠、建小學、蓋醫院,帶動著南北坡的村民,日子越過越好。
——1977年高考恢復、1978年研究生招生恢復,她與向北相戀、相知、相守,成家后生兒育女,向北開煙廠、她開設計公司,夫妻倆一起開商業運營公司、房地產公司……
經歷過無數風雨,終于見到彩虹。
從修路隊隊員,到基建科科長,再一路向上,成為全國明星建筑師,憑著一棟充滿華國歷史底蘊、突顯華國傳統文化的建筑拿下世界級設計大獎,站在眩目的聚光燈下,曾經的“泥瓦匠”陶南風舉起獎杯,對著話筒,說出一直藏在心里的感謝。
“我要感謝我的父母,他們執著、清正、對建筑充滿熱愛,在他們的影響與教育下我選擇了建筑這一條路。
我要感謝我的愛人,他勇敢、堅定、尊重我的選擇,默默地付出,為我掃平一切困難。
我要感謝蕭愛云、李惠蘭、葉勤、喬亞東、陳志路、胡煥新、范至誠、范雅君……感謝所有伙伴,和我一起成長。
我的夢想,是建造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正是這個夢想,讓我不斷向前。可是,這個夢想只憑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實現,得有政府的支持、有設計者參與、有資金支持,更重要的,需要有千千萬萬在工地施工、建造的建筑工人。
正是有了這些偉大的泥瓦匠們,才成就出無數偉大的建筑。感謝你們,感謝所有建造者,謝謝大家!”
陶南風抬頭看向臺下,每張熟悉的面孔上都寫著激動與歡樂。
父親陶守信欣慰地笑著,眼中有淚光閃動。
向北與三個孩子、梁銀珍、向永福穿著正裝,笑容幸福而燦爛。
江啟筑、范至誠、范雅君、葉初等工作伙伴拼命地鼓掌,臉上洋溢著自豪與驕傲。
喬亞東作為知青代表,聽到自己的名字被陶南風提及,往事種種浮現眼前,神魂盡奪,嘴唇顫抖著輕聲說了一句:“謝謝你。”
電視機屏幕前,蕭愛云、李惠蘭、葉勤、陳志路、胡煥新等知青都在歡呼,連跳連叫,指著屏幕上那個眩目的陶南風對家人、朋友說:“她是陶南風,她是我的朋友,我們一起蓋過房子!”
有人歡喜有人愁。
將整個家族拖進漩渦的柳元瑜在監獄里看到電視,目光閃爍,無窮地懊悔把他包圍。為什么要和陶南風作對呢?為什么要算計向北呢?
馮悠守著她的房屋置換公司孤獨度日,她期待的房地產大潮還沒有到來,可是她身邊的人卻一個個遠離。
看著電視上神采飛揚的陶南風,馮悠恍如隔世。這個站在臺上說話的漂亮、知性、自信的女人,真的是當年那個內向、老實、被她欺負不知道還手的陶南風?
到底是哪里出了錯,怎么陶南風一步一步穩扎穩打向前,自己明明那么努力,怎么就一步錯、步步錯了呢?
屏幕上的陶南風還在繼續說話。
“建筑,是為人類服務的。
我做建筑,始于一棟茅草房的倒塌,第一次參與建筑全過程,看著圖紙實體化,那種成就感令人著迷。
我一直在追求一種樸素、簡單、純真、來源于生活的藝術。
不僅是這棟讓我獲獎的唐人街傳統建筑。秀峰山農場的知青宿舍、茶油廠、小學、醫院、活動中心、京都西城區體育館……每一棟建筑我都在思考,建筑怎樣才能與人和諧相處,怎么才能與環境融為一體。
鄉野建筑平實樸素、因地制宜選材;城市建筑尊重歷史、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房地產開發批量化生產出來的住宅,應緊跟居民需求,營造出家的溫暖。
一句話,建筑也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掌聲雷動。
人類目光所聚,便是星河。
作者有話說:
正文完結,還有一些支線人物的番外將繼續更新。大家想看誰的故事,請留言告訴我。
下一本寫《真千金有讀心術》,喜歡的請提前收藏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