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趙山河是白書記請來的人,他們也不敢亂來。 過了一會兒,陳寶清按捺不住,開口試探著問道:“趙老板,是白書記讓你來的?” 趙山河抬頭瞄了他一眼,淡淡地說道:“白書記讓我幫忙,給銀星電視機廠找找出路。” 陳寶清和洪波又對視了一眼。 雖然嘴上沒說,但從眼神就能看出來兩人對于趙山河不怎么信任。 也不怪他們,畢竟不是南城本地人,對趙山河的了解不多,只是聽說過他開的華龍商場。 相反,趙山河對銀星電視機廠的了解,就要深入多了,他專門讓人去調查了這個廠子的資料,昨天還親自跑了一趟岳市,到當地去看了看。 銀星是岳市市郊的一家電視廠,創辦于八十年代早期,集體企業。 一開始生意很不錯,不過是因為物資短缺,并不是他們做得有多出色。 當時國內各種工業產品都十分短缺,加上政策剛剛放開,辦廠就很少有不賺錢的。 之后兩年,廠子從幾十人的小作坊,變成了擁有近前名工人的大企業,銀星牌在岳市以及南城都小有名氣。 前些年他們生產的十四寸黑白電視,在撫遠省賣得很好,也算得上是知名產品了。 然而,好景不長。 隨著改開深入,各個地方都看到了家用電器這個商機,各種電視機廠也越來越多。 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上市場逐漸飽和,自然就有優勝劣汰。 銀星電視機廠一沒有過硬的質量,二沒有獨特的技術,加上成本控制也不過關,很快效益就開始下滑。 廠子效益不好,上千號工人還得養著,很快就變成了沉重地負擔。 集體企業里邊,工人沒出什么大問題,都不敢輕易辭退的。 哪怕工廠生產的電視機都快要賣不出去了,工人的工資也得保證。 為了保證穩定,甚至地方還會要求銀行給他們貸款,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減免稅收等等。 然而結果往往都是越來越尾大不掉,變成一顆毒瘤。 最后破產倒閉,工人下崗失業,只留下一地雞毛…… 銀星就處于這個階段。 工人的工資,從今年過了年開始就一直拖著,已經有半年沒發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