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韓仲玉等人不敢托大,跪地齊聲保證“臣等定全力輔佐太子!” 慶元帝也撐到了極限,片刻就開始劇烈喘息,才半盞茶的功夫,便沒得呼吸。 隨著劉公公一聲“皇上薨了!” 大殿內外哭成一片。 五皇子還沒壓在外殿,慶元帝咽氣以后,太子便直接讓人送五皇子上路了。 五皇子原本就是被賜死的,慶元帝和楚嬪都去了,也該送五皇子去跟他們團圓了。 一同被送上路的,還有大皇子黨和五皇子黨的幾個話事人。 快刀斬亂麻的處理了宮里所有的事情,才正式敲響了喪鐘。 悲鳴的鐘聲響了四十九下,京城頓時沸騰了。 朝廷四品衣裳官員皆趕到皇宮奔喪。 慶元帝這幾年一直致力于發展農業,減免賦稅,很是得民心,城里的百姓突然聽到喪鐘,具是心中悲痛,好不容易遇上一個明君,怎么就突然駕崩了! 好多人都是一面懷念慶元帝,一面擔心新帝會不會是個明君,哭的也算情真意切。 等朝中大臣紛紛趕到皇宮,所有的事情都已塵埃落定,而且太子派和保皇黨已經全部進宮,宮里不僅有禁軍和羽林衛,還有裴家軍,即便世家的派系有些異動,也被直接鎮壓了。 隨著劉公公拿出慶元帝留下的圣旨,再加上韓仲玉等人的鼎力相助,太子得以順利登基。 而后,便以新帝的身份主持了慶元帝的葬禮,七七四十九日后,慶元帝的棺槨葬入皇陵以后,新帝正式定國號為景仁。 葬禮結束,便是三年國喪,謝玉姝對慶元帝的死,很是遺憾,但也無可奈何。 新帝登基,很是勤政愛民,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往下落實各項發展計劃。 韓仲玉和朝中幾位輔政大臣更是忙的不可開交。 開春后,很快便到了考秀才的府試,謝玉姝等到楚瑾瑜的府試成績出來,才離京回了太安府。 楚瑾瑜順利考上了秀才第五名,雖然不是出類拔萃,也算名列前茅。 謝玉姝很是欣慰,礙于國喪,不能大擺宴席,只在郡主府簡單擺了桌酒席,請客韓家人一起過來吃頓飯,全是慶祝,也是聚一聚。 韓仲玉覺得楚瑾瑜已經是大孩子了,還是秀才了,不應該再繼續賴在謝玉姝身邊,而是應該就在京都,跟著他學習接觸官場是非,人情世故。 謝玉姝覺得也對,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男孩子,是該多在外頭鍛煉,于是便問了他自己的意見。 楚瑾瑜考慮了一夜,雖然舍不得謝玉姝,但還是留下了,他要多學些本事,變得強大,保護謝玉姝和玉泉山莊。 于是,最終楚瑾瑜便留在了京城,跟著韓仲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