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們行善不僅是為自己的未來種下善因,也是為子孫后代多積陰德,所謂的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就是這個道理。” “道家認為,人死后歸于道,除非悟道方可成就長生。” “道教承繼道家,故認為,人的生命是由氣組成的,一個人的氣分散了,會通過天地的生命通道,與其他分散的氣重新組合,成為新的團聚體,即是一個新的生命體。” “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說人死后的意識會消散,身體會被消解為各種物質回歸自然,但組成人體的量子并不會消失,而是以別的形式重組。” “大概意思就是說,來世的你與今生沒有因果關聯,指望來世報是靠不住的。” 張景鶴這番授業,讓蔡映秋聽得猶如云里霧里。 什么善惡因果,什么來世現世...... 她聽不懂沒關系,反正夏蟲感悟頗深。 無論信佛還是信道,善惡的因果都不會馬上得到回報。 不過,相比于佛教那種信奉來世的虛無縹緲的說法。 夏蟲更傾向于道教給出的解釋。 “先生的意思是,我現在種下的善因,未必能讓自己收到回報,但我結下的善果,可以庇佑子孫后代?” 張景鶴點點頭:“正是此意。” 趁著喝酒的時間,張景鶴為夏蟲卜了一卦...... “夏蟲道友,行善積德也需掌握尺度,其實真正修行的人都是冷漠的,他們不會多管閑事。” “爛泥爛得好好的,你非要把他扶上墻。” “咸魚躺得好好的,你非要幫他翻個身。” “一塊朽木,你非要把人家雕成材。” 說到這,張景鶴的目光在酒吧里掃視了一圈。 臺上的旅人樂隊、臺下的一眾好友、以及商業伙伴...... 夏蟲頓時明白他意有所指,張景鶴又笑道:“你做的這些,其實是在違背自然規律,介入了他人的因果。” “你同情誰,你的潛意識就會背負誰的命運。” “所以不渡無緣之人,要克制自己糾正別人的欲望。” “沒有金剛手段,莫行菩薩心腸。” 外面雨停了...... 張景鶴起身告辭,把沒喝完的半瓶白酒裝進背簍,邁著四平八穩的步伐離開了酒吧。 夏蟲仍沉浸在張景鶴留下的幾句話里反復回味...... “沒有金剛手段,莫行菩薩心腸。” 他似乎理解了其中的含義。 通俗的講,就是不要輕易去當圣母吧? 事實上,他也的確因為自己的善舉,背負了許多人的因果。 像是蘇語冰、林佳倩、蔡映秋、佐佐由紀,還有寢室的哥們...... 這些都是自己身邊值得信任的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