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214節-《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1/3)頁
所以時常跟著是必須的。
在過來之前,林遠秋特地把整個種稻谷的過程用筆寫到了紙上。所以在聽到村里正說自己識字后,林遠秋就把冊子交到了里正手上。
這樣村民們若是忘記了步驟,可到村里正這邊詢問。
其實林遠秋多慮了,都是種地的老手,哪有記不住的道理。
這不,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農正復述著浸種和下種的過程,“先用水浸泡種子半個時辰,再將谷種撈起放進石灰水里攪拌,隨后撈進木桶里等著谷種發芽,之后再均勻撒到小塊的秧田里。”
林遠秋連連點頭,笑道,“沒錯,正是如此,這位老者的記性不錯,不過大家別忘了木桶要用草墊子蓋上,以防失了水分影響谷種出芽。”
眾村民點頭,而白發老者被夸了記性好,忍不住嘴角咧到了耳朵根,自己這可是被知府大人夸了呢。
一名壯漢忍不住問道,“大人,等秧苗長到一尺高后,就直接拔出來插到水田里就成了是嗎?”
種田這么多年,壯漢還是頭一回聽到這樣種稻谷的,所以總想問清楚一些。
壯漢問的,也正是在場村民們擔心的。
村民們的不放心,林遠秋可以理解,畢竟這可關系到一家老少的口糧。若是沒了收成,那就得餓肚子了。
林遠秋答道,“請大家放心,自今日開始,本官時常會過來查看稻苗的狀況,等到了可以插種時,本官會親自把插種的法子示范給你們看。對了,趁著空閑時,大家搓幾卷草繩備著,種地的時候咱們要用到。”
別看林遠秋這會兒說的頭頭是道的,要知道,昨晚他為了把前世的種田步驟回想起來,一直忙到了三更才睡下。
聽到知府大人會親自過來教他們插種,村民們提著的心終于放回到了肚子里。
高同知和錢通判全程并未說話,在侍弄莊稼上他倆都是門外漢,還是不要插嘴的好。
不過這會兒兩人心里都忍不住在想,比起年紀,林大人要小他們近二十歲,沒想到在見識上,卻比他們廣多了。
……
此次張羅說親事宜的官媒婆共有三個,林遠秋也未特地給她們分了工,只說了每說好一門親事就獎勵她們一兩銀子,在這樣的動力下,三位媒婆自然都盡心盡力的。
是以,到了三月中旬的時候,二十七位姑娘,除了年歲最大的兩個,其他人的親事基本都已說好。
為啥要說基本呢,那是因為,有幾個姑娘和男方還未相看,若相看過后雙方都滿意,那么接下來就是拍板定親了。
兩位年歲大的姑娘,都是三十六歲。而與她們同一年嫁作山妻的紅棗,因為小上兩歲,前幾日也定下了親事,男方是一個瘸腿的漢子,今年三十有五,因著十幾年前服兵役時傷了腿,加上家里兄弟眾多,就一直沒說上媳婦。
幾個官媒婆,私心里也希望這幾位歲數大的姑娘能嫁個好夫婿的,是以雖有不少鰥夫過來詢問親事,官媒婆都沒應下來。
在她們看來,嫁給正兒八經的小伙子怎樣都比給人當后娘的強,哪怕嫁的小伙子稍微有些殘疾。
等官媒婆把這樣的說親方向告知紅棗、蓮香還有桂菊時,三人仔細考慮過后就應了下來。
蓮香和桂菊正是這群姑娘當中,年紀最大的兩個。原本她倆已沒了嫁人的心思,畢竟三十六歲的年紀,想找一門好親事肯定很難。
可看到同伴們一個個都說了親,特別在紅棗的親事也定下后,兩人又生出了信心。
有殘疾怕啥,只要人好能安穩過日子就成,再說瘸腿也只是走路不方便一點,其他下地干活啥的并沒半點影響。
而對媒婆來說,要找這樣的小伙子實在太容易不過,這不,單在陳氏宗族就有好幾個。
三人很快從中挑選出兩個看著靠譜的,就開始了說親。
聽到男方是陳氏宗族的,蓮香和桂菊心下就滿意了六分,她們這些姐妹當中,可有不少說了陳家的親,若是自己的親事也能成,那么日后她們眾姐妹就相互有了照應。
……
這些時日,常常往返于后寺村和府衙的林遠秋,把心思全放在了育秧苗上。
是以當他聽到二十七個姑娘全說上親事后,竟有片刻的愣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