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226節-《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2/3)頁
第229章 新帝
接下來的日子,林遠秋的心思都在京城那邊,心里一直期盼著圣上的身體會有所好轉。
說實話,林遠秋還真沒做好迎接新一輪帝王的準備。
可想到圣上的歲數,他心里明白,自己能做的也只有期望而已。
這世上唯生老病死由不得人,年歲大的人真要離去,不是你想挽留就能留得住的。
越是清楚這一點,林遠秋心中越是難受。
圣上對他有知遇之恩,林遠秋可以肯定,自己的好多政績除了自身的努力,還與圣上的鞭策分不開。
就像外放永寧城的時候,自己既做著知州又身兼定胡縣父母官一職,之所以會如此安排,也是因為圣上對他的信任。
雖說這樣的做法讓林遠秋在治理上有些吃力,可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有了一個可以大展拳腳的平臺,也才讓他有機會做出殲滅山戎人,以及帶動一方經濟的政績。
所以,對景康帝,林遠秋心里一直都是充滿感激的。
讓人高興的事,三月的時候他又收到了老師的來信,信中說了圣上的身體已有所好轉。
這讓林遠秋開心了不少,不過在回給老師的信上,林遠秋還是叮囑了要多注意安全的事。
不是他危言聳聽,圣上的病體哪怕這會兒已經恢復,可以他的年歲,接下來的朝堂絕對平靜不了。
史書內容不管有沒有參著假,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自古皇權交替,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平靜,在這個時候,那些與皇子們走得近的官員,絕對會為自己跟隨的主子做著最后的奮斗,此時也最易殃及池魚。
所以多加小心肯定不會錯。
給老師的信上林遠秋還會斟酌著用語,可寫給兩個妹夫的,林遠秋說話就不帶客氣了,直接讓兩人下了值后多待在家里,休沐日若非必要盡量少出門。
在周子旭和王文昌的心里,大舅哥可不是一般的存在,特別在殲滅了這么多山戎賊人之后,兩人對林遠秋的佩服可謂發自肺腑。
所以,大舅哥的話,周子旭和王文昌肯定是要聽的。
朝考之后,王文昌并未像劉青安和張元那樣被安排到地方上去任知縣,而是在國子監當了一個七品監丞。
國子監隸屬禮部,林遠秋知道,王文昌能得了這個職位,應該是老師幫的忙。
監丞掌管著國子監的行政和教務,依著王文昌安時處順的性子,林遠秋覺得,這個差事還挺適合他的。
······
隨著春月的離去,火熱的盛夏又來臨了,此時地里的谷穗,開始飽滿了起來。這是灌漿的表現。等再過上一個多月,又將到了糧食的豐收季。
原本這該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可這幾日的林遠秋,心里并不平靜。
就在上個月,老師又給他寫來了信。與之前一樣,還是因為圣上生病的事,且這回要比年前那次更嚴重一些。
聽老師的意思,因著圣上身體有恙,原本每日都有的早朝,現下已改成了三天一朝會。
單從這點上,林遠秋便能肯定,此次圣上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否則就憑景康帝的兢業,若是身體還能撐住的話,是絕對不允許自己有懈怠的。
林遠秋還記得圣上摔跤的那一次,當時只休息了幾日,就又忙碌到政務上了。
想到這會兒離老師寫信過來,已過去快兩個月,也不知道圣上如今如何了。
一直到了谷穗沉甸甸的彎下了腰,京城都沒傳出圣上病危的消息,這讓林遠秋不禁松了口氣,都說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想來圣上的身體已有了好轉吧。
許是氣候的差異,與塞北相比,南方地區的稻谷要早上好些時候成熟,是以在這邊開始收割稻子時,南邊第二茬水稻已種下一個來月了。
收了糧食,接下來自然是上報朝廷了。
今年各州府采用的都是新種植方法,糧食產量肯定超出以往太多,所以在寫奏折時,官員們心情激動的同時都有些迫不及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