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而就在裕仁天皇整頓兵馬的時候,凌寧大手一揮,把系統內新獲得的五萬戰士降臨了出來。 至此,凌寧手中有九萬兵力可用。 接下來,兵分三路。 白起領兵三萬,進攻大隅國。大隅國在薩摩國的西面。 戚繼光領兵三萬,進攻肥后國。肥后國在薩摩國的北面。 陳慶之領兵三萬,進攻日向國。日向國在薩摩國的東北方。 東瀛國南部諸道 當天皇之弟裕德趕到西海道豐前國時,他接連收到了三個壞消息! 白起領兵屠戮了大隅國。 戚繼光領兵屠戮了肥后國。 陳慶之領兵屠戮了日向國。 死傷的倭人倭人多達十萬,尸體遍野。 緊接著, 三路大軍往北和西北方進軍。 裕德嚇得連忙調派西海道的其他國的武士,集結了十二之眾,在豐后國南部林縣設防,試圖抵擋三路大軍,同時給南海道派遣的水軍創造機會,殲滅凌寧的船隊。 可惜,親王裕德是白日做夢。 戚繼光由南往北,正面進攻,白起和陳慶之領兵包抄,在林縣重創了裕德集結的倭兵,斬殺七萬之眾! 裕德親王潰逃。 不僅如此,此戰影響巨大,讓西海道其他國的倭人驚恐,紛紛攜家帶口,往北逃竄,生怕死在凌寧大軍的屠刀之下。 而裕德親王的大軍慘敗,南海道派遣的兩萬人水軍,也慘被屠戮。 倭人的海船在大明寶船面前,是那么的弱小,倭人就像是站在城外,而凌寧的水軍就像是站在城墻上,居高臨下的交戰,凌寧大軍占據絕對優勢。 并且,寶船上還裝備著各種大燕弩,甚至是八牛弩。 單單大燕弩的威力,就是倭人海船的噩夢。 而擊敗倭人水軍后,船隊離開了隆基碼頭,朝著西海道北面的筑前國駛去。 因為西海道是島嶼,和其他道不接壤,所以必須通過船隊運輸。 而在船隊趕往筑前國的同時,白起、戚繼光和陳慶之率領三路大軍,繼續往北進攻,勢如破竹之下,分別拿下了豐前國、筑后國,并且在船隊趕來前,拿下了筑前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