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房玄齡為中書令、杜如晦為中書左侍郎、靳秀浩為中書右侍郎、蘇秦和龐鉅為左右門下侍中、蕭何為尚書左仆射、荀彧為尚書右仆射、包拯為京兆府尹、程昱為大理寺卿、郭嘉為吏部尚書、賈懷英為兵部尚書、陳平為戶部尚書、葉林霜為禮部尚書、沈萬雙為工部尚書、張云濤為刑部尚書、端木雙為御史大夫、周銘為國子監祭酒、諸葛信為太常寺卿… 六部之外,新增一部,名叫農業發展部,賈思勰為尚書,專門負責農業發展。 武將方面,也是一系列的調整。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 不管如何調整,都是讓凌寧的心腹掌控軍政大權,從而保證江山永固。 而隨著官員任命之后,接下來就是對疆域的管理。 現在凌寧獨占兩國疆域,還有一個東瀛,之前大梁的那套地方劃分已經不符合現狀了,所以就需要重新劃分。 凌寧已經和幾位重臣商量過了,按照“省、州(府)、縣、村”的行政管理制度。 大梁國和大陳國加起來,劃分十二個省,每個省內管理數州之地,設立處置使,負責全省政務。州(府)類似于前世的市,由刺史管理。 所以十二位處置使的人選也是鄭重之重,選的都是有能力且信得過的官員。 要提的是,東瀛也設為一省,名叫瀛洲省。 而地方行政劃分好后,接下來,就是兵力的調動。 首先是東瀛,駐兵二十萬,讓平瀛侯戚繼光暫管,過段時間,還會遷徙百姓過去,對東瀛施行本土化管理。 兩代人之后,也就是三四十年,東瀛國將徹底消失在歷史中,東瀛也會徹底變成華朝的一部分。 其次,岳飛、霍去病各領八萬兵馬,繼續進入匈奴草原,覆滅匈奴。 原來的大陳京城更名為北都,由張遼駐兵十萬。徐晃坐鎮于銅州,也駐兵十萬。霍子龍坐鎮匈州,也統兵十萬。 其他兵力,則在韓信的率領下班師回朝。 有三十萬大軍駐守于大陳國地盤足矣,可保大陳國內安定。韓信和其他兵力回朝后,還有重用,那就是攻打大趙國。 … 這次早朝足足進行了一個多時辰,中途休息了兩次,吃了一頓早飯。 凌寧頒布的每一道圣旨,都關乎華朝未來的發展,所以每個官員都牢記于心中,不敢遺漏。 常言新官上任三把火,現在新皇登基也是如此,誰做不了,那就立即卷鋪蓋滾蛋。華朝別的不多,就是人多,你不想當官,有的是人想當官。 而早朝結束后,凌寧回到了養心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