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更不要說,老朱還有很多年頭能活,而今后繼位的太子朱標,也對于這個事兒非常的認同。 朱雄英現在也沒事了,就會被梅殷帶著授一些課,打小就接觸這些新知識,新東西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且不說今后會不會有人想要繼續反對新學,為儒學翻案。 就算是有,也絕對翻不起來。 畢竟一次次的科舉下,一代代的教育下來,新學早就已經深入人心。 而且,也有著許許多多因為新學而受益的人。 在這種情況之下,先不說會不會有人想要如此做。 就算是有,也絕對折騰不出來多大的浪花。 將會被現在的新學,給徹底的拍死。 而梅殷在面對這么一個情況后,也不由的長松一口氣,面露欣喜之色。 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就知道,這件事情只要得到了老朱的大力支持,那么就不會出現什么太大的意外。 新學必然會流傳起來。 但是,他此時還是為之欣喜不已。 因為他很清楚,這一個舉措的意義到底到底有多大。 歷史上大明為什么明明擁有這樣大的優勢,卻偏偏卻固步自封? 就是因為很多的思想觀念,沒有更正過來。 原本的儒家思想,牢牢的占據主流。 而各種工匠之類的學說,沒有成體系的建立。 也沒有給予他們相應的地位。 現在自己來了,把這些給補上了,并且還帶來了超前的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諸多的知識。 把這些基礎性的知識,在大明這里進行教授下去之后,自然而然的將會催生出許許多多的行業,許許多多的相應人才。 能夠促進大明的飛速發展,促進華夏的騰飛。 一人力量終究有限,眾人力量合在一起,才有著無限的可能。 人多力量大,這句話可并不是說說而已。 而是真真正正的事實。 而在梅殷如此想著,大明充滿新氣象之時,倭國那邊,也迎來了屬于他們的新氣象…… 此時,朱棣也打起了屬于他大明親王的全部儀仗。 眼前這個,還沒有大明大縣城建的好的倭國南朝都城上,此時已經是插滿了大明的旗幟。 眾多大明的將士,披堅執銳立在上面,威風凜凜,自帶著一股子肅殺之氣。 還有屬于天朝上國的泱泱大氣。 這個時候,這所謂的都城的城門為之大開。 所謂的倭國皇帝,身上扒光了衣服行牽羊禮,點頭哈腰的走著出來。 后面跟著眾多屬于倭國這邊的貴胄。 所謂的牽羊禮,就是被人用繩子拴著命根子,牽著而行。 并不是說皇帝牽著羊,來進行出降。 而行過牽羊禮的皇帝,就有宋朝的宋真宗趙佶父子。 當真是屈辱至極! 這個時候的倭國皇帝等眾多的人,已經不覺得有什么太多的屈辱了。 因為他們是真真正正的,被眼前這大明高貴的王爺,還有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的大明的將士,給徹底的折服了。 一個個心驚若死! 話說,六天之前,朱棣率領著大明的東海艦隊,來到了倭國這邊對倭國進行討伐。 而倭國這里,對于大明的艦隊前來,基本上是不怎么擔心的。 實際掌控著倭國南朝朝政的懷良親王,做出了充足的準備。 把島津等三家的水師,給匯集在博多灣那邊埋伏起來。 準備抽冷子對大明水師,進行一個致命偷襲。 這給了他們極大的信心。 畢竟他們可是足足匯集了一萬多人,那可是他們最精銳的水師,以往的都是戰無不勝的。 就算是大明的水師,遇到他們的水師,也只有落敗這么一條路可走。 而懷良親王,以及這眾多的倭國人,對迎戰大明之所以如此有信心。 除了他們強大的水師之外,還因為他們這里,乃是被神風庇佑的地方。 當年忽必烈可是組織了三次超大規模的征伐,但每一次都是遇到了超大的神風,被刮了個七零八落。 剩下的那些人,從博多灣進行登陸,也被用護國神垣給攔了下來,沒能越過一步。 這是他們最大的底氣之所在。 當年的忽必烈有多強有誰不知? 那當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但就是這樣的人,卻在他們這里吃了個大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