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客車趴窩-《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
第(1/3)頁
天空放晴,今天是冬日暖陽,非常要好的天氣。
陳國華背著一個充滿年代特色的軍綠色背包。
這是門頭溝煤礦場發的員工福利,獎勵給老陳的。
背包里面裝了不少炒好的蘿卜干和酸菜,這是冬天最常見的菜。
“行了,你們都回去歇著吧,有什么事兒記得找鄰居幫忙,聽到沒有?”
三姐妹站在門口,眼巴巴地看著他。
叮囑她們一句,陳國華轉身踏上了求學之路。
從門頭溝前往京城六十五中,約莫三十二公里的路程,可不近呢。
走路上學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坐車才行。
門頭溝這一帶有五大礦區,交通還算便利。
沿著馬家墳出來的鄉村小道,很快就來到了主干道。
陳國華在主干道上面,等了大概二十多分鐘,終于來了一輛客車。
還沒上車,陳國華就通過生物硬盤,很快知道了這車的來歷。
這是依卡路斯客車,這車可不得了呀。
因為這車車身長七點八米,可以載客七十人。
當時我們一口氣用糧食換了七十六輛,只不過那會兒正值北方戰爭,經濟非常緊張。
所以說,這是當時全國人民緊褲腰帶,從牙縫里省下食物跟匈牙利換回來的。
上車之后,陳國華就報了目的地,并且從口袋里遞出一毛五分錢。
售票員直接拿了兩張票給他,一張一毛錢的,一張是五分錢的。
講真的,一毛五分錢坐一趟公交車,在這個時代來說,還是非常昂貴的。
但,這又是必須的。
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可不算近。
即便是公交車,在這樣繞路、時不時停車的情況下,最少也有兩個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
車上的乘客并不算很多,大概有一半位置有人。
不過大家伙帶的行李可真不少。
陳國華坐在靠近車門的位置,這個位置視野很好,而且有什么危險,也可以第一時間發現。
當然了,這車的速度,也就是三四十碼。
就算有危險,也是很有限的。
汽車晃悠晃悠地在路上行駛,但在半路上,卻出現了故障。
司機下車查看,進行檢修。
這時代的司機,既是駕駛員,也是維修員,算得上全能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