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九十八號院-《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
第(2/3)頁
畢竟經常打交道嘛,這肯定是免不了的事兒。
“哦,這位國華同志看起來很年輕啊,你們這是從哪里找的青年才俊啊?”
謝小芳聞言,試探性地打聽道。
這是職業習慣了。
自從進了街道辦之后,謝小芳就染上了這個壞習慣。
很多事兒,都想多打聽一二。
“哈哈,這事兒還得問我們設計部的白主任了,是他發現的?!?
范新河打了個哈哈,簡單應付了過去。
接下來就是給陳國華辦理落戶的事兒。
有第一汽車附件廠擔保,陳國華只需要后續再補上門頭溝妙峰山第二生產隊的介紹信就可以了。
這才是有始有終。
當然了,現在可沒有戶口本的說法。
有的只是一張薄薄的紙片。
這玩意兒可不簡單,它承載著業、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利益。
把人們的身份區分開,有了農村和城市之分。
而現如今,陳國華他們四兄妹就從農村身份,轉變成為了吃商品糧的城里人。
鋼印蓋上之后,陳國華小心翼翼地收好紙片,然后跟著范新河、謝小芳離開了街道辦。
后者親自帶著陳國華和范新河兩人,來到了南鑼鼓巷九十八號院。
“謝主任來了,我們院來新鄰居了么?是中院還是后院的房子呀?”
剛進前院大門,迎面就碰到了一個大媽。
大媽十分熱情地招呼,眼珠子卻不停地瞅陳國華和范新河兩人。
“房大媽這是要出去呀?”謝小芳也是面露微笑。
只是,這個微笑有些虛偽。
“你要是不著急的話,等會兒來中院認識一下這位新鄰居,省得我一個個通知過去了?!?
房大媽聞言,臉色稍微僵硬了一下。
勉強擠出一抹笑容,道:“好好,我去一趟廁所,等下就回來。”
說完,她就逃也似地出去了。
謝小芳冷笑了一下,對陳國華道:
“小陳,剛才這位房大媽住在后院西廂房,她家有六口人,大兒子已經二十三歲了,至今還沒結婚?!?
五十年代已經規定了男二十女十八的結婚年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