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剛才也只是第一次見面,直覺上來說,這種人很不好相處。 更何況,現在還是死對頭了,畢竟他算是了搶了對方的‘青梅竹馬’。 于沫離應該很熟悉章廣賢這個人,卻偏偏說是普通朋友,這里面要是沒有古怪,陳國華可不信。 “好了,不聊這些了,我們聊點開心的事兒吧。” 見于沫離還想解釋幾句,陳國華便打斷道。 現在并不適合聊這些,而且他也不想滿足羅峰他們的好奇心。 因此不管他們的幽怨表情,他已經岔開了話題。 瞧見這一幕的于沫離,錯愕了一下,旋即嘴角微微翹起,也樂了。 一個下午的植樹活動,很快就過去了。 說是植樹活動,其實就玩耍聊天。 陳國華他們這些小年輕,干活速度還是很快的,原本預計是平均每個學生植樹五棵左右。 結果大家都挺快的。 結束之后,工作人員便帶著大家返回城里了。 回去的時候,都是以學校為大單位、班級為小單位,一起走路回去的。 倒是陳國華他們騎自行車來的,就沒跟大部隊一起。 原本還想著秋天的時候,來香山這邊看楓葉呢。 可陳國華在香山附近逛了一下,還好今天來了,要不然秋天肯定會撲空。 因為現在的香山,即便是有樹林的一帶,也沒有楓樹。 所以到了秋天的時候,肯定見不著漂亮的紅遍漫山的楓葉秋景。 既然如此,那就打道回府。 “國華,你什么時候休假啊?到時候我們去頤和園那邊游湖啊。” 回去的路上,馬秉裕突然提議道。 頤和園作為皇家園林,現在是人民公園了,里面的昆明湖有供給游客使用的小船。 現在這個季節,可以去湖里面游玩,看風景。 “我記得頤和園不是在整修當中嗎?什么時候開放了?” 陳國華疑惑地問了一句,卻引來了大家的笑聲。 于沫離笑著解釋道: “國華哥,頤和園是在全面大整修,但從五零年到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整修結束了呀。” “已經整修好的地方,早就對外開放了,之前報紙還刊登過這個消息呢” 聽到這里,陳國華這才知道這事兒。 合著是他狹隘了,沒了解透徹。 不過他可沒有那么快休假,再說了,即便有假期,只怕未必能出去玩耍。 這不,到家之后,甘如霜已經在院子里等著了。 見到陳國華他們回來之后,便笑著吩咐了一下,她有事兒找陳國華聊幾句。 陳小月已經預感到了這事兒,對她們三姐妹來說,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兒。 便想著到廚房這邊偷聽。 結果卻是什么都沒聽著。 房間里,甘如霜拿出了書信遞給陳國華看,后者還是第一次看到云婉裳的來信。 那是云婉裳寫給他的信件,客氣中帶著親近,有些字跡還模糊不清,能明顯看到是沾了水漬。 好好的書信,怎么可能會沾了水漬呢? 真相只有一個:那不是水漬,而是云婉裳的眼淚。 看完書信之后,陳國華沉默了一會兒,道:“二娘,謝謝你。”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盡管他還不是百分之百確定,但也有百分之九十的幾率,可以肯定云婉裳應該就是這具身體的親生母親了。 他四歲的那一年,還是全國抗戰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一年。 跟親人走散之后,他還能活下來,并且成長到現在還算健康的年齡,已經打敗了全國百分之九十的同齡人了。 盡管這個時候,有沒有親生父母,陳國華已經不太在乎了。 可他畢竟是穿越來的啊,這具身體的執念之一,便是想要找回他的親生父母。 何況,天意難違,讓他遇到了于沫離和甘如霜,不認肯定是不行的。 南方,金陵城。 陳恭祿親自到指揮部申請假期,剛巧老許也在,便笑著詢問了一下什么事兒? “報告許領導,京城那邊傳來了消息,老于他媳婦寫信來,說是找到了我兒子,他長得跟我很像.” 說到后面,饒是平日里頗為嚴肅、天不怕地不怕的陳恭祿,此時也紅了眼眶。 老許驚訝道: “就是那個你們在抗戰那年,在京城丟失的那個孩子?找著了?” “嗯!老于他媳婦說,那孩子今年十七歲,左邊胸口下方有一個巴掌大小的胎記。” 頓了頓,陳恭祿繼續道: “我家那位說了,這肯定就是我們的孩子,所以我們想請假去看看,請領導審批。” 陳家一門忠烈,不管這件事是不是真的,老許都沒有理由阻止。 但肯定工作肯定需要交接好,才能前往京城。 何況,從金陵這邊前往京城,還需要等候火車。 五八年的時候,金陵這邊并沒有長江大橋,坐火車的時候,還得渡輪到對岸火車站去坐火車才行。 再說了,這火車也不是每天都有,所以等交接好工作再出發也不遲。 更別說明天有趟專列要停靠在金陵呢,火車站已經被封鎖了,現在想走也走不了。 老許批準了陳恭祿的假期,后者回到家中,便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 可他媳婦卻又犯了老毛病,偏偏還沒藥了。 跑去軍區醫院折騰了一宿,陳恭祿這才有時間回到家里睡覺。 五十多歲的年齡,已經不能夠再像年輕的時候,即便連續熬夜三四天,都不是什么大問題。 現在只是熬夜一宿,精神頭就幾乎支撐不住了。 等他睡醒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 可他媳婦云婉裳卻再次不見了蹤影,這可把他給急壞了。 兒媳婦和大孫子她們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哎呀,這可真是愁死人了。 自從五一年,老三也走了之后,這個家就幾乎快要散掉了。 云婉裳更是有了精神病,時不時就會發作一下,老嚇人了。 每次都得吃進口藥才行,可是進口藥多貴啊? 唉! 三天之后,陳恭祿這才準備妥當,帶著媳婦、兒媳婦和女兒,一大家子乘坐火車北上京城。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