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段云平的壓力,能不大么? “領導,是這樣的,最近我們各地不是都發生了干旱嘛,春耕在即,而且干旱還在繼續” “所以,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人工增雨,這是我寫的計劃書,就是關于人工增雨炮彈的技術.” 聽到陳國華的話,段云平瞬間坐不住了。 一臉的驚容,“你剛才說什么?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這不是龍王爺應該干的事兒么? 難道陳國華是龍王爺轉世? “是的,領導,人工增雨!” 陳國華神色嚴肅了起來,點頭說道。 “這樣,你先坐一會兒,我看看資料。” 段云平聞言,也只好拿起陳國華帶過來的資料,表示先看一看再說。 關于人工增雨這件事,外國在四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 比如北美那邊,一位化學家和物理學家歐文就帶著他們設計的散播干冰設備的飛機,上了天空。 他們的意思是,在云海當中找到他們認為合適的云層,就可以啟動設備,將干冰散播出去。 事實上,他們確實成功了。 因為在他們把干冰散播到云層的半小時之后,地面果然出現了一場大雨。 而后來,北美那邊的另外一位科學家本家特對這樣的人工降雨進行了改良。 也就是將碘化銀微粒取代難以保存的干冰,如此一來,人工降雨的方法就會更加簡單了。 內地這邊,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在東北那邊,進行了一次人工降雨試驗。 并且還成功了。 而且,現在這個時間點,其實文津街那邊,就已經派遣了相關負責人進行人工降雨的安排。 甚至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氣象局等單位,也都有針對地開始就人工降雨的辦法進行研究。 比如對云降水微物理結構、冷云催化劑制備方法、播撒裝置、欒云催化劑核化機理等等。 但這些也只是研究,而且目前來說,手段十分單一。 而陳國華提出來的這些辦法,卻是關于高炮彈的研究,相對來說,成本等方面都要降低不少。 最重要的是效率,提高了很多。 “好好好,真不錯,我看就很不錯.” 作為一名帶兵打仗的老兵,段云平一下子就看出了陳國華這份計劃的優點。 他只是聽說了東北那邊的人工增雨的事兒,聽說是開飛機上去的行云布雨。 但很明顯,單說成本來說,陳國華這個發射高射炮的辦法,更加穩妥。 現如今的部隊,飛行員肯定很少,但會打炮的士兵,絕對有不少。 而且,現如今的野戰部隊,三十七毫米的高射炮,肯定有不少啊。 這玩意兒,拉著出去就可以了,指哪打哪。 而飛機的話,又要飛行員,還要浪費不少的油費。 兩相對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走,我帶你去見領導。” 反應過來之后,段云平也沒有繼續廢話,而是帶著陳國華離開了辦公室。 汽車工業管理局,張逢時看完計劃書之后,也是目瞪口呆。 同時也極為欣喜,二話不說,繼續往上報。 最后,一群人直接來到了氣象局這邊。 因為最近干旱的問題,導致中科院不少物理專家,都跑來氣象局這邊搞人工增雨的研究了。 好幾個領導都在會議室里,大家都在看著陳國華提出來的技術。 那份技術被印刷了好幾份,全都在各個教授、研究員手中。 “小陳,你有多少把握能研究出這樣的炮彈?” 會議室內,在大家低頭看著技術的時候,呂進雄小聲地詢問陳國華。 后者聞言,目光閃爍了一下,接著說道: “領導,我有九成的把握,相比飛機等其他人為辦法,炮彈無疑是最合適的” “不過.” 聽到他的話,呂進雄目光一凝,旁邊的其他幾位領導和教授,也都豎起了耳朵。 “如果可以的話,還是研究火箭彈會更好一些.” “火箭發射裝置包括車載式、牽引式和固定式這三種,一旦需要人工增雨,那么火箭彈就可以從發射架中高速打入三千米到七千米的高空.” “燃燒引線,點燃火箭彈當中的催化劑,通過燃燒的方式進行催化劑的散播,從而達到增雨的目的” “對了,還有另外一種辦法.” 突然,陳國華又興奮地說道。 呂進雄還沒開口說話,主位上的那位氣象局領導湯元存便說道: “小陳同志,你說的另外一種辦法是什么辦法?” “領導,是地面煙爐.” 陳國華闡述了一下關于這種辦法的效果,而且相對火箭彈這些,地面煙爐的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無疑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 然而,等他剛說完,就有一位教授劉志剛提出了反對意見: “陳國華同志,按照你的闡述,那么你有沒有考慮過,我們現在的技術員根本沒有這樣的本事?” “此外,不僅僅需要考慮到風向等因素,還需要考慮濕度、溫度、云層等等.” “并且你剛才說的成本低,難道那些催化劑在燃燒之后,它們就不是成本了么?難不成還能回收么?” 陳國華知道這些教授不會像在北汽一樣,那么慣著他。 但沒想到,對方的言辭會如此激烈。 而且,針對他剛才提出來的火箭彈,除了劉志剛提出了質疑之外,京城航空學院的吳榮林、工業學院的石超禮、鋼鐵學院的葉楓培等教授也都紛紛開口附和劉志剛的話。 “陳國華同志,你知道火箭炮有多么難制造么?” “而且火箭炮的成本有多高,你又知道多少呢?” 面對眾多教授的質疑和提問,陳國華一直很淡定從容地微笑著。 等他們提問結束之后,這才開口一一反駁。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如何在減少更多成本的提前下,讓更大范圍內的干旱地區達到人工增雨的目的。” “從國外傳進來的航空兵增雨,我不是不認可這種方式,而是它太耗費資源了.” “我們本來就沒有這么多的資源去耗費,所以最大程度節約成本才是我們大家坐在這里的主要原因” “我提出來的三點,高射炮、地面煙爐和火箭彈這三種方式,不管哪一種方法,我相信它的成本都比開著飛機去撒播催化劑要低得多,大家都認可這一點吧?” 會議室內,眾人默然。 主持會議的氣象局領導湯元存也不由點頭。 呂進雄的內心也是有些小吃驚,陳國華的成長可真快。 明明后者也只是一個十八歲的青少年,可面對劉志剛、吳榮林、石超禮他們這些教授的時候,卻依然頭腦清醒地逐一反駁。 有理有據,很是后生可畏! “我說的這三種方法都是互相配合,互為一體的增雨辦法,成功率會高達百分之九十” “地面煙爐是固定在迎風坡上地勢較高的地方,點燃催化劑,使得粒子通過這些煙霧,順著上升氣流進入到云層當中.” “高射炮的范圍是進入到四五百米到一兩千米的高度” “火箭彈的三千米到七千米這樣的高度.” “三位一體打擊之下,效果絕對比飛機要強一萬倍,而且成本也很低.” 嘶! 聽到這里,呂進雄等幾位有過打仗經歷的領導,全都猛吸了一口氣。 如果高空中那些云層是敵人的話,按照陳國華這樣的說法,這些云層還真是無處可逃啊。 難怪他會說成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 那么多催化劑柔和在一塊,加上是從三個方位攻擊的,直接把中間的那些飄著的云層變成夾心餅干了。 所以,呂進雄有些迫不及待地問道: “小陳,你說的這三種情況,或者說這三種技術,什么時候能實現?” “領導,這個就要取決于我們的技術員了.” 陳國華聞言,直接坦言說道。 “也就是我剛才來得急,段書記早早把我拉過來這邊,我還沒來得急寫技術資料和圖紙呢.” “你已經有技術圖紙了?” 劉志剛驚聲問道,吳榮林、石超禮、葉楓培等教授們也是瞠目結舌。 窩草! 你特么都有技術了,干嘛不早拿出來啊? 害得他們剛才還以為陳國華只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年輕,可以隨意拿捏呢。 畢竟,技術這東西,哪有那么容易啊? “昂,我剛才想到的啊,怎么了?” 陳國華聞言,很是坦承地說道。 “嗐,還以為你已經有了成熟的技術呢,沒想到只是剛剛想到的,白高興一場.” 劉志剛等人頓時松了一口氣,呂進雄、湯元存等人也是略微有些失望。 見他們這副模樣,陳國華也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了。 但他還是希望能盡一份力。 只不過,劉志剛他們已經沒有了剛才的興致勃勃,反而是想著趕緊結束這個會議,他們還想繼續搞自己的研究呢。 很明顯,他們對陳國華剛才說的‘技術’,并不感興趣。 或者更準確來說,他們覺得陳國華就是在開玩笑,太兒戲了。 連湯元存也有些失望,草草地結束了這場會議。 盡管這次的會議,陳國華提出來的觀點,給了大家新的研究方向。 可沒人會相信陳國華的技術,暫時來說只能是這樣了。 陳國華跟在呂進雄身后,后者也挺無奈,心里也有些失望。 “領導,您相信我,我的技術絕對是可行的.” “小陳,我知道你的心思,也明白你迫切的心情,但你要明白,搞科研不是想當然” 呂進雄十分有耐心地解釋著什么,陳國華聽著更加無力。 算了,還是回北汽制造廠,自己折騰去吧。 坐在段云平的吉普車上,陳國華一言不發。 老段也是有些生氣和不忿,為什么領導就不相信陳國華呢? 生氣之余,他有些心疼陳國華,一邊讓警衛員開慢一些,一邊還不忘讓安慰陳國華幾句。 后者聽了一會兒,突然開口道: “領導,您能不能幫我搞來一些材料?” “啊?”段云平沒有反應過來,便又聽陳國華繼續說道: “他們不是不相信我的技術么?我還不相信他們呢!” “既然他們那么死板,那我就偏要做給他們看,哼!” “我是年輕人怎么了?年輕人不氣盛的話,還叫年輕人么?” 段云平目瞪口呆,開車的警衛員也忍不住瞥了一眼后視鏡,心說陳國華可真是傲氣沖天啊! “小陳,你真的有把握么?”反應過來之后,段云平開口問道。 “領導,您也不相信我么?” “你先告訴我,你這次需要多少時間?有多少把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