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論文被盜-《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
第(3/3)頁
后兩者就開始展開調查了。
隨后,蔡尚思他們幾人都被帶去保衛科問話了,只不過很快就回來了。
保衛科還是有點手段的,只不過現在這個手段,讓陳國華失望不已。
看來,想要解決這件事,只怕需要一定時間。
甚至可能無法解決。
畢竟中科院這個單位可不算小,而且到處都是秘密場所,即便是保衛科,也不是想進去就進去的。
首先排除了辦公室內部人員的問題,那么只能是辦公室外的人了。
但可以確認一點,那就是拿走陳國華那篇數學論文的人應該還在中科院。
或者說,此人本身就是中科院內部的人。
賈懷仁和袁可嘉兩人十分重視此事,因此抓緊時間排查。
這個過程中,華羅庚也知道了此事,免不了過問兩句。
“五萬字的數學論文?還是關于復變函數方向的?”
很快,華羅庚關注的重點也變成了論文本身,而不是論文被盜本身的案件。
辦公室門口,陳國華正在工位上寫寫畫畫,他這一次,說什么也要搞一搞磁芯板的研發工作。
并且這一次,他還有一個更大的計劃。
因此,即便現在論文被偷了,他也不急著重新抄寫,而是等待保衛科的結果。
他需要時間來準備技術資料,以便他開展自己的計劃。
“小陳,你出來一下?!?
突然,一道聲音傳了過來。
陳國華抬頭一看,嚯,是華院士。
不過對方在剛才的會議上并沒有幫他,額,也算是幫了吧。
反正他現在對華羅庚院士的印象,不算很好。
明明去年發起晶體管計算機項目之前,華羅庚跟他聊得好好的,也確認了眾多技術。
結果現在的發展,卻是不如人意。
雖說這里面有人算不如天算等意外事件,也還算在可控范圍之內,但陳國華就覺得很憋屈。
為什么要跟技術難度,妥協呢?
所以,在陳國華的心里,在剛才會議上,華羅庚也被他劃歸到了‘豬隊友’的邊緣。
本來是神隊友的,現在都快變成豬隊友了。
可見他是有多么生氣。
跟著對方來到辦公室外面,陳國華表面乖巧,沒有任何的生氣。
華羅庚本來還想寬慰陳國華幾句,結果卻見他沒有把剛才會議上的事兒,放心上。
想到平日里陳國華表現出來的成熟穩重,華羅庚此時也是十分滿意。
“對了,你好像還沒跟吳教授道歉吧?”
“華院士,您也覺得我做錯了么?”
“你在會議上打斷別人說話,如此不禮貌的行為,還叫沒做錯?”
“不是,華院士,我當時不就道歉了么?而且這件事本來也不是我的錯.”
陳國華還想狡辯來著,但華羅庚已經揮手打斷了。
他來找陳國華可不是聊這件事的,更不是來跟后者進行辯論對錯的問題。
所以這個話題暫且擱置不論,華羅庚問起了多復變函數上面的一些問題。
陳國華自然是對答如流。
因為對方那本《典型域上的多元復變函數論》的論文,他早已經研究透徹了。
并且他還研究過相關的其他論文,比如龐加萊、哈托格斯等人關于多復變全純函數等方面的研究。
以及復空間和施泰因流行等理論。
兩人交流了好一會兒,時間過去了半個多小時都沒有發現。
華羅庚是驚喜,他沒想到陳國華在數學方面的研究也這么深。
因為他好像聽說過,這小子除了中中科之外,還在北汽制造廠那邊連著搞了好幾個大項目。
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怎么能充沛到這樣的份上啊?
要知道,他華羅庚本身也是天才,可他年輕的時候,也沒有陳國華那么牛逼。
畢竟后者不僅僅在數學上面有天賦,還橫跨了計算機領域、機械領域等,最關鍵的是,在幾個月前,陳國華還只是一名北大本科生啊。
又要搞學習,完成工作,還要搞科研,關鍵是他還能在數學方面有這么深的研究,小伙子前途無量啊。
對于陳國華來說,華羅庚愿意跟他交流,他當然是非常開心的啊。
不過想要因此讓他把對方劃歸到神隊友這邊,那是不可能的事兒。
除非對方能多跟他交流幾次,甚至是收他為學生。
算了,不收學生也沒關系,就這樣交流吧。
反正夏培肅這位老師,也沒能幫到他多少。
人嘛,都是利益動物。
本來陳國華還覺得讀夏培肅教授的碩士研究生,多多少少能學到一點東西。
再不濟也能幫到他一點。
結果,還真的就是一點,再多都沒有了。
唉!
難搞咯。
“很好,你在數學方面的研究是非常不錯的,等論文找到之后,完善一下交給我,我來幫你把把關。”
華羅庚滿意地笑著點頭:
“如果可能的話,你還是把它翻譯成英文,對了,英文論文格式,你知道的吧?”
“華院士,我不想發表在外國的期刊上,我只想發表在國內的期刊上面.”
陳國華聞言,并沒有回答對的話,而是直接說出了他自己的想法。
很明顯啊,五九年這個時間節點,他還把論文丟給外國期刊,這特喵的不是找罪受嘛?
國內期刊就很不錯了。
要不是他還想跟華院士等這樣的數學教授多多交流,他甚至都不想發表什么論文呢。
就好像于敏教授一樣,人家并沒有出過國,很多研究也都是在北大、中科院等同行的交流之下,然后逐步完善的。
所以,不需要把論文發表在外國期刊上面,照樣能成事。
最關鍵的是,未來西伯利亞冷風過境的時候,要多安全就有多安全。
畢竟有沒有出過國,這可是其中一條最為關鍵的點呢。
“為什么?”
華羅庚聞言,頓時皺眉不滿地說道。
也不是他崇洋媚外,而是搞科研的嘛,肯定不能夠閉門造車。
把論文發表出去,特別是在國外,未來跟外國數學家進行交流,也是一大助力啊。
關鍵是陳國華也才十八歲,非常年輕。
換句話說,他的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可不像其他人,有這樣天賦的人,都已經三四十歲了,早就過了那個黃金年齡段。
“沒有為什么,我就是單純不想。”
陳國華搖搖頭,并沒有給出解釋。
“行吧,我尊重你的選擇,不過我還是希望你再好好考慮一下,不要因為這些外部原因,影響了你自己的前途?!?
說完,華羅庚又聊了幾句,然后離開了。
很明顯,他自己也意識到了陳國華不愿意把論文發表在國外期刊的原因。
當然是跟現在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關系。
但是,陳國華本來應該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甚至發揮出他自己的數學天賦。
現在卻是被時代背景給壓制住了,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十分讓人遺憾的事兒。
目送華羅庚院士的離開,陳國華微微搖頭。
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毫無疑問,他現在的選擇,無疑是最適合他,也是最符合當前實際情況的。
下午,他回到了北汽制造廠。
賈懷仁他們還沒破案,不知道是誰偷走了論文。
陳國華不可能一直等著,他的事兒可多著呢。
一把手辦公室,陳國華找段云平要條子。
“你要干嘛?”
“我給咱們配件研發小組的記憶磁芯項目找幾個兼職研究員,沒有工資的話,人家肯干???”
“兼職?你從哪里找人來?”
段云平聞言,一邊詢問一邊拿起電話搖人了。
“北大啊,我的那幫同學,也只有他們才有可能幫到我了?!?
“你真的能把他們拉過來?”
此話一出,老段可高興壞了。
陳國華咧嘴一笑,“不一定,但肯定需要提供便捷的條件才行啊.”
他向北汽制造廠這邊申請了一輛汽車,讓保衛科的人幫忙當司機,然后每天接送成時若他們上下學。
同時,還幫他們安排了在北汽制造廠內部的寢室,到時候他們就直接住在工廠里面就好了。
不拼一把,肯定是不行了。
既然吳幾康他們說,記憶磁芯,準確來說,磁芯板的技術難度很高。
那沒關系,他親自組隊,說什么也要在對方完成三萬字節的磁芯板之前,把十萬字節的磁芯板給弄出來才行。
而能夠幫助他實現彎道超車的就只有北大計算數學一班的那些同學了。
但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段云平的支持。
否則的他,單純靠他一張嘴,就算說破天,成時若他們也不可能冒著被老師責罵的風險,跑來跟他艱苦創業吧?
段云平連說三個好字,也絲毫不提什么開會不開會的事兒了。
只要陳國華真的可以把北大學生給拉來北汽這邊兼職,段云平絕對會好好拱著這批學生的。
“十一倉庫已經清空停用了,正好可以重新收拾一下.”
他已經開始計劃了,然后再次拿起電話。
不多時,范新河、羅樹江和劉長佑三人先后進來了。
范新河是人事科的科長,有兼職人員來進入北汽,那肯定要找他啊。
只不過,兼職這事兒,工廠內也沒有這樣的先例。
不算是正式職工,但又區別于編外的臨時工,這可把范新河給為難住了。
但段云平親自拍板,以前沒有,現在有了。
于是,范新河只能領命去干活了。
羅樹江的工作也不輕松,除了需要安排汽車和司機之外,還需要規劃路線和工作時間等等。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