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47章,獎勵(求訂閱)-《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


    第(3/3)頁

    當天晚上,陳國華回到家,把這個消息分享給了家里人。

    他七姐第一個興奮地說道:

    “那以后是不是要叫你陳主任了?”

    哈哈!

    胡萍姑、于沫離、陳小月她們全都哈哈大笑了起來,云婉裳沒好氣地拍了陳梨花一下。

    “胡說八道什么呢?陳主任是你叫的嗎?”

    又瞪了一眼搞怪的女兒之后,云婉裳這才看向陳國華,溫聲道:

    “我記得七級工程師的工資是每月一百三十三塊五毛錢,對吧?”

    哇!

    她這么一說,陳小月她們幾個小家伙,全都驚呼了起來。

    一百三十三塊五毛錢的工資,妥妥的高薪啊。

    盡管家里已經有云婉裳這個高薪教授了,但陳國華能拿到這么高的薪水,對于三小只而言,當然是更加值得開心的事兒。

    一家人見陳國華微笑點頭,頓時更興奮了。

    只不過,陳梨花又忍不住酸道:

    “弟弟你的工資漲得也太快了吧?上個月才十級技術員的工資,這個月就變成七級工程師了?你這比坐火箭還要夸張啊”

    她這句話,很有道理。

    事實上,陳國華對自己工資的巨大漲幅,也是挺吃驚的。

    只不過,接下來一段時間,估計想要再漲工資,只怕會很難了。

    因為他接下來的工作,一個是第六研究所那邊的纖維技術培訓,二是晶體管技術改進,三是數控機床方面的技術應用,四是晶圓制造和芯片制造。

    這些工作,都不是什么突破性的工作,所以想要漲工資或者升職位,絕非易事了。

    對這些,陳國華也不是特別在乎了。

    畢竟之前他搞翻譯的時候,每個月的工資,其實并不低。

    眼下來說,他已經十分滿意了。

    此時的老陳,面帶笑容,心里卻是有些發愁。

    兒子太優秀了,顯得他這個一家之主很沒用。

    只不過,他目光看向于沫離的時候,頓時說道:

    “國華,你看啊,茉莉再有十天左右就參加高考了,到時候高考結束就結婚,現在是不是確定一下結婚日期了?”

    于沫離頓時臉色不已,羞澀到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陳國華卻滿心無奈,道:

    “爹,這件事能不能等茉莉高考之后再說?您現在這不是擾亂茉莉的心神嗎?萬一影響到她的高考,那就不美了.”

    說罷,他又拉著于沫離的小手,在她耳邊小聲嘀咕了一句。

    老陳看到這一幕,比陳國華還無語。

    云婉裳卻是非常贊同陳國華,所以她瞪了一眼自己的老伴,讓他沒事兒別亂提意見。

    “茉莉都是我們家的兒媳婦了,結婚也不過是走個過場,但現在沒有什么事兒比她參加高考還重要,反正她參加高考之前,大家都別提這件事了.”

    有云婉裳的一錘定音,大家自然不會再說什么。

    話題再次回歸到陳國華升職這件事上面,陳梨花再次提及配車這件事。

    這一次,陳國華就沒有隱瞞了。

    畢竟他以后也是要當主任的人了,想要隱瞞也更困難了。

    這兩天,報紙上已經刊登了關于晶體管計算機的新聞,全城全國都在熱議此事。

    主要是內地居然真的憑借自己的能力,在計算機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全民興奮,自信心暴漲啊。

    另一邊的北方工程師葉甫根尼和米哈伊爾教授,他們也看到了報紙上面的新聞。

    作為援助內地的專家,他們當然是看得懂中文的。

    盡管上面并沒有陳國華的照片,但是有對陳國華的信息簡介。

    都說明白了是來自北汽制造廠的陳國華,因此,葉甫根尼和米哈伊爾兩人都目瞪口呆:

    這個陳國華不是搞農用地膜和蔬菜大棚技術的農業人才嗎?

    上半年因為煙條棒等增雨三件套上過報紙,但那會兒葉甫根尼和米哈伊爾兩人還在莫斯科那邊種菜呢,所以不知道這件事。

    但是現在他們兩人的三觀卻極為震撼。

    好家伙,陳國華這人也太牛逼了吧?

    就算他們兩人不是計算機領域的專家,但也知道作為新興科研技術,計算機絕對算得上是非常前沿的科學了。

    即便是他們莫斯科這邊,也沒有那么厲害的計算機呢。

    “難道是中國人自吹自擂?”

    不管是不是自吹自擂,這件事確實值得深思。

    唉,不可思議的中國人??!

    而身處莫斯科的赫魯,很快從情報部門這邊獲知了消息。

    “哈哈,沒事,他們越厲害,對我們越有利.計算機而已,又不是核潛艇、蘑菇蛋,頂個錘子???”

    現如今的莫斯科,或者說現如今的世界,其實很多人并不知道計算機的威力。

    即便是IBM公司自己,也不知道他們造出來的計算機,在未來會有怎樣的威力。

    眾所周知,莫斯科搞科研,靠的是龐大的科研團隊。

    他們信奉大力出奇跡的科研信條,如果遇到了什么難題,那絕對是組織更大規模的科研團隊來解決這些難題。

    因此,相對來說,他們并不太擅長借用其他工具來攻破科研難題。

    所以計算機技術是新興學科,大家也知道它似乎蠻重要的,但畢竟它沒有表現出來。

    加上科學家們更加深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依賴機器。

    何況,人民報、青年報、婦女報等內地報紙,也僅僅只是報道了每秒二十萬次的運算速度。

    這個速度,還算可以,但也僅限于此罷了。

    關于每秒三十五萬次的運算速度,早就被王樹迎下令封鎖保密了。

    當時在十二號倉庫里,參與計算機組裝的人,都不是普通人。

    因此大家對于保密這件事,并沒有太大的感覺。

    莫斯科這邊不擔心,北美那邊,就更加不擔心了。

    IBM公司這些企業,就無法獲知消息了。

    主要是現如今外界很難了解到內地的情報,就好像原時空歷史上,內地還跑去楓葉國那邊采購了糧食,運回來之后,過了好幾年才發現原來內地之前有過饑荒啊。

    錯失幾億!

    但那些糧食公司也只能拍拍大腿,打落門牙往肚子里吞咽了。

    在現如今的信息靠報紙、電報等來傳遞獲知的年代,就算西方沒封鎖,外界也很難獲知內地的消息。

    北美這邊的計算機技術更加先進,目前都已經達到了每秒五十萬次的速度。

    甚至,他們已經開始研究集成式計算機了。

    只不過,潔凈室還沒出來,他們壓根兒就不可能弄出芯片。

    沒有芯片的話,他們想要發展集成式計算機,那就是天荒夜譚。

    針對計算機芯片的潔凈室,要到明年才會出現。

    即便出現了,那也是只能制作十幾到上百個晶體管、電路的芯片,遮蔽式光刻的成本也十分高昂,根本不是一般廠家能夠消費得起的。

    所以,北美這邊的集成式計算機,想要發展起來,最起碼要到七十年代中后期。

    如此一看,陳國華其實還有十幾年的時間呢,所以慢慢追,并不著急。

    其實陳國華想急也沒有辦法。

    現如今的他,外界是什么情況,他并不清楚,也沒辦法知道。

    就算知道了,也改變不了什么。

    他比原時空早了五年,提前拿出了晶體管計算機,對整個內地和世界的影響,看似很大,實則類似一個熱點新聞。

    轉眼就過去了。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七月上旬很快就過去了。

    最近一段時間,北汽制造廠再次擴建,特別是陳國華這邊,新成立的材料科研所,其實就是把他辦公室門口的牌子換了一下,其他都沒有什么變化。

    如今分成三大小組,纖維研究小組、配件研究小組和晶圓芯片研究小組。

    后面的晶圓芯片這個小組,其實就是學習小組。

    目前除了劉永芬、王寶柱、程耀華他們這八位已經學習了一個多月的大學生之外,目前已經到崗的二十一名大學生也都在十一號倉庫這邊學習呢。

    “你們這一批次剛入職的大學生,目前總共有二十一人,由于進來比較晚,所以我就直接給你們進行分配了.”

    “鄭家俊、曹景康、陳松茂你們十人學習這份晶圓制造材料,剩下的顧毓珍、蘇元復、陶延橋你們十一人學習芯片制造這份技術材料.”

    “我會在接下來的時間,盡量輔助你們學會這些知識,你們隔壁的這八位同志,他們比你們先進來一個月,有什么不懂的不要問他們,我怕你們被誤導”

    十二號倉庫里,陳國華沖下面的二十一名大學生,如是說道。

    新職員入職了,少不了要給他們安排點任務。

    大學生也沒用,他們都不懂這些晶圓生產制造的情況。

    何況,就算懂也沒用啊,現在都還沒有設備,造個錘子哦。

    所以,必須得讓他們學會了這些技術設備的制造辦法,然后跟配件車間里的馬云祿、華居佐等人配合,這才能慢慢造出來。

    一眾大學生翻看著手里的技術資料,很快就紛紛傻眼了。

    沒人告訴他們,進入工廠之后還需要學習啊。

    早知道的話,去當干部,它不香嗎?

    然而,到了中午,他們準備去食堂打飯的時候,卻被通知去隔壁的十一號倉庫。

    剛走進去才知道,嘿,這兒滿屋子都是肉香味。

    “這不是學習的地方嗎?怎么成了食堂?”

    蘇元復驚訝地跟旁邊的陶延橋說道,后者搖搖頭,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反倒這個時候,端著飯菜去找座位的周德龍經過,笑呵呵地來了一句:

    “你們呀來得正是時候,上周我們陳主任剛把晶體管計算機研發出來了,上面獎勵了我們北汽制造廠十頭大肥豬,還有不少大米面粉等物資呢”

    “這不,最近這些天,咱們隔三差五都能吃上這么一頓.”

    “陳主任說了,每隔一周宰殺兩頭大肥豬,分咱們材料科研所兩百斤肉,其他的都分給全廠.”

    兩百斤肉?

    一頭大肥豬差不多能出肉兩百五十斤,算上豬血等下水,大概能有個兩百七十多左右。

    這意味著,全廠分三百多斤。

    材料科研所分走兩百斤的話,那屬實是非常多了。

    “謝謝??!”

    蘇元復、陶延橋、陳茂松等人都沖周德龍道謝了一句。

    PS:每天兩萬、三萬字更新,求張月票,不過分吧?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