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52章,戴希璋與陳國華-《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


    第(1/3)頁

    一九五九年八月底,北汽制造廠,食堂小隔間。

    經過呂進雄的介紹,陳國華這才知道,這兩位中山裝同志是什么來歷。

    居中的這位黑色中山裝同志,名叫戴希璋,是京城航空學院的教授,同時也是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所的主任。

    第九研究所也叫京城航空工藝與生產組織研究所,是內地航空工業籌建的第一批科研機構。

    同時這也是當初一五計劃援建重點項目之一,實力非同小可。

    另外一位灰色中山裝同志名叫陸士嘉,并非是教授,卻是第一機械工業部的領導,跟呂進雄同級。

    只不過,讓陳國華驚訝的是,居中竟然是戴希璋,而非呂進雄或者陸士嘉。

    當然了,驚訝歸驚訝,這頓飯,他就是來蹭一蹭的。

    畢竟他可是被段云平臨時撈過來的。

    結果,這頓飯剛開始,戴希璋就一直對他贊賞有加。

    幾乎是把他去年和今年的重要科研成果給回憶了一遍,然后又夸贊他在論文編寫和帶項目等方面的才能。

    反正一通夸贊,陳國華謙虛應著,心里卻在想,對方到底想干嘛呢?

    菜過三巡酒過五味之后,戴希璋的目的也漸漸顯露出來了。

    “國華同志,你們纖維研究車間今天又研發出來新的碳纖維材料了,對吧?”

    “是的戴教授,是一種代號為110的新型碳纖維材料”

    陳國華簡單把數據匯報了一下,然后就默默等著對方的下文了。

    其實陳國華應該稱呼對方為戴主任,只不過戴希璋還是更喜歡別人喊教授,他就只好從善如流了。

    “了不起,國華同志,你們真是了不起啊”

    戴希璋沖陳國華豎起大拇指,又看向呂進雄等人大肆夸贊了一下,接著這才突然問道:

    “看得出來,國華同志你在新材料研發層面的天賦,確實是無人能比”

    “是這樣的,我最近有個研究課題,是關于航空發動機材料的研究項目,不知道國華同志伱能不能幫幫忙呢?”

    航空發動機?

    這東西可比航空材料要高端且難多了。

    陳國華一聽,直接謙虛異常地罷了罷手道:

    “戴教授,您真是太看得起我了,我就是小打小鬧,弄點碳纖維材料還行,拾人牙慧罷了.”

    “您說的可是航空發動機材料啊,這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它可是飛機的一個核心部件,太難了.”

    航空發動機有氣缸、活塞、壓氣機、燃燒室、渦輪、軸、尾噴管等主要部件,其所使用的材料為鎳基高溫合金、鈦合金、高強度鋼和不銹鋼等材料。

    不銹鋼這種材料還好說,內地目前已經造出來了。

    高強度鋼這玩意兒就已經很難了,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有就是生產力落后等原因導致的。

    至于說鈦合金、鎳基高溫合金等等,這些玩意兒的話,那就真的是超高難度系數的材料了。

    比如應用在渦輪葉片當中的鎳基高溫合金材料,這東西是需要采用真空熔煉方法才能夠提高合金純度,提高合金材料的性能。

    而在國外,也就是五十年代這個時間點,目前也僅僅只能造出來相對可靠的鎳基高溫合金材料。

    但即便如此,目前利用鎳基高溫合金材料制造的渦輪葉片,也會出現變形等瑕疵。

    航空飛機對飛行高度、航程距離等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特別是應用在戰斗機方面,要求更高。

    陳國華搖頭拒絕,自然是因為現在的內地,壓根兒就不可能造出這樣的合金材料。

    聽到陳國華毫不遲疑地拒絕,戴希璋都錯愕了好一會兒,這才回神過來笑道:

    “國華同志,你都沒有聽我說是什么材料,你就直接拒絕了,是不是有點太不自信了?”

    “你作為一名十八歲的年輕人,現在已經取得了這么高的成就,難道就不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嗎?”

    這種簡單粗俗的激將法,也就是戴希璋對陳國華不是很熟悉,否則的話,應該說不出來。

    其次,旁邊還坐著呂進雄、張逢時、段云平等領導,這些人都是陳國華的直屬上司。

    如果是他們提出來的建議,或許陳國華會考慮一二。

    只不過,戴希璋并沒有借助這些領導的力,給陳國華施壓罷了。

    “戴教授,雖然我只是一名十八歲的年輕人,但我平時看的書很多,也關注過我們內地的航空工業情況”

    “前段時間,第六研究所的魏主任,他們還給我科普過不少相關行業資訊呢”

    陳國華微微一笑,提及六所的時候,他的情緒并沒有絲毫的波瀾。

    因為在當初,工業部的領導熊玉坤居中協調此事,往后跟六所的溝通交流,都是由段云平來解決的。

    培訓這件事,更是由段云平跟材料科研所下面的大學生去協助完成的。

    至于說讓陳國華來親自培訓?

    想太多了!

    作為十八歲的年輕人,他又怎么可能沒有一點脾氣呢?

    既然后續都沒有跟六所的人有什么接觸,現在提他們的時候,陳國華內心又怎么可能會有波瀾呢?

    就相當于提及一個陌生人,提及一本不太相關卻又之前閱讀過的一本書,僅此而已罷了。

    “就我所知道的航空發動機材料,比如鈦合金、鎳基高溫合金等等,目前我們內地能造出來嗎?”

    他提的這兩種材料,其實都是當今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航空發動機材料。

    連人家老外也都是在五十年代才開始制造出來的,并且還在不斷改良當中。

    一五時期,京城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才開始進行海綿鈦制備工藝的研究,直到一九五八年的時候,在撫順鋁廠才實現了海綿鈦的工業試驗。

    后續才成立了內地首個海綿鈦生產車間,并且在在沈市有色金屬加工廠成立了鈦加工材生產試驗車間。

    換句話說,現如今的內地,海綿鈦也才剛剛開始起步,咋個研究?

    航空發動機的材料,就是擋住大家前進的首個技術難題。

    食堂小隔間內,呂進雄、陸士嘉、張逢時、段云平、薛亞軍等人全都默默地聽著。

    他們對這些層面的知識并不是很懂,但不代表他們不會認真聽講。

    這個時代的領導還是非常負責任的,而且也很愿意聽專家的分析。

    大部分的專家,在這個時代,全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人,并且同樣可以為了內地工業事業付出自己的一輩子心血。

    這就是一個激情澎湃的大建設年代。

    戴希璋聽罷之后,并沒有覺得沮喪或者什么負面情緒,反而依然平靜地笑著說道:

    “看來國華同志對航空工業也是非常關注和了解的,既然這樣,那么我也不跟你兜圈子了,我就是希望你能來幫我,一起研究鎳基高溫合金材料.”

    “先別忙著拒絕,我知道你在京城鋼鐵廠那邊,還拿出來了四份關于提高鋼鐵生產力的技術方案。”

    “那么你在金屬材料層面的技術研究,肯定不會遜色一般人,甚至比我還要強”

    “同時我也知道你在北汽制造廠這邊還有很多工作,挪移不開時間”

    “但我還是希望你能每周抽出兩天時間,過來我們研究所,協助我們完成這個研究,如何?”

    陳國華聞言,真是服氣了。

    對方幾乎把他所有的退路都給堵上了,似乎不去就不行了。

    然而陳國華真不想也不能去他們那邊搞科研,航空工業材料還好說,航空發動機材料就真的太可怕了。

    如果他參與到其中,并且還出來了研究成果。

    不用多說,恐怕人家北方那邊都會派出特務來搞他了。

    因此他毫不遲疑地拒絕了。

    隔墻有耳!

    這里是食堂小隔間,如果是一般的研究,那在這里聊一聊,也沒什么事兒。

    但對方是戴希璋,第九研究所主任。

    眾所周知,雖說北方從五三年開始,陸陸續續援助了內地超過三百個項目。

    然而對方是希望內地強大,但這種強大也僅僅只是對抗某只老鷹罷了。

    如果太強,那就不行了。

    比如核潛艇技術,比如航空發動機技術等等,這些是非常核心的高端技術,不可能給內地的。

    當然了,加入內地愿意付出一些很大的代價,那倒也有可能。

    但也僅僅只是可能罷了。

    “戴主任,您可能還不知道,我還需要參加九月份的全運會,而且十月份我還要結婚,后續我還有好幾個科研項目.”

    陳國華稱呼戴主任三個字的時候,咬字的音節稍微重了一點。

    倒是讓戴希璋愣了一下。

    呂進雄他們也都是有些詫異,咋地還突然稱呼為戴主任了呢?

    剛才不是一直喊戴教授的嗎?

    “所以,我是真沒時間,也沒有精力去搞航空發動機技術,更沒有實力去完成這樣的超級項目.”

    說的如此明顯了,戴希璋自然也聽出來了,旋即呵呵一笑,并沒有繼續這個話題。

    轉移了話題之后,則是呂進雄他們說話聊天的時間了。

    午飯在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之后,才終于結束了。

    下午三點多,剛擺脫了擁有眾多疑惑的薛晉權等北大學子,陳國華這才來到一把手的辦公室。

    果不其然,此時的眾多領導已經等了好一會兒了。

    “我還以為領導你們都回去了呢,早知道我就早點過來了。”

    陳國華歉意地解釋了一下,呂進雄卻是罷了罷手,示意沒什么大礙。

    等陳國華坐下來之后,呂進雄這才開口好奇地詢問道:

    “剛才在食堂小隔間的時候,我們也忘記警惕了”

    “現在是在辦公室內,剛才我們也已經重新檢查過這間辦公室三次,保證沒有什么問題,現在你可以說了.”

    其他領導也都一副十分好奇的模樣,睜大眼睛看著陳國華。

    后者眨了眨眼,心說這幫人還真是老狐貍啊,一個個都死精死精的。

    從身上背著的斜挎包里面,陳國華拿出來了兩份資料,遞給戴希璋,道:

    “戴教授,這是我很早之前就寫的論文了,不是什么技術,就是一些理論層面的研究,您先幫我斧正一下.”

    辦公室內的眾人聞言,全都錯愕不已。

    旋即也好奇了起來,只不過在場眾多當中,能看懂陳國華的論文,估計就只有戴希璋了。

    說什么理論層面的論文,但實際上也涉及到了一些技術,而且還不少。

    兩份論文,是關于鈦合金和鎳基高溫合金的相關理論研究。

    已經完全到了原時空千禧年代,所有對這兩項技術層面的理論研究的論文,都在資料上面了。

    因此,當戴希璋翻開論文的時候,一開始還算平靜。

    但是越往下看,他就越是心驚,期間還震驚地看了陳國華好幾眼。

    真是一個小怪物!

    兩份論文的研究價值非常大,對他們第九研究所來說,或者對他即將要開始的航空發動機材料研究來說,絕對是最好的理論技術指導了。

    這樣的文件,相信國外也不可能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