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九六六年十月底,燕山山脈基地,風洞實驗室。 “大家都準備好了么?” 今天是民航客機發動機首次測試的日子。 自從成立這個項目之后,陳國華就知道它會比較慢,卻沒想到會被拖延了這么久,到現在才開始進行發動機的測試。 “準備好了,主任,我們現在開始么?” 現場,徐德祥等人都盯著前方的兩臺巨大發動機,只有陳國華盯著自己面前的儀表盤。 只要儀表盤沒有問題,那就不會有什么問題。 “那就開始吧。” 伴隨著陳國華的聲音,機器開始啟動,發動機便慢慢轉動了起來。 各項測試數據開始出現,儀表盤顯示正常。 參與測試的石佳怡、沈智揚、范志倫、邵福奇等人,各自負責一個小項目,盯著各自需要完成的任務。 陳國華盯著儀表盤半個小時,然后就放手給石佳怡他們去完成接下來的測試了。 盡管民航客機發動機跟戰斗機、轟炸機的發動機有些不同,但也不會相差太遠。 所以,讓石佳怡他們來負責接下來的測試工作,并不是為難他們。 不管如何,他們始終都需要成長,不可能一直由陳國華來親自負責這些工作。 現如今的內地,航空飛行器方面的科研人材已經多了不少,這一點跟陳國華這些年一直努力培養人才有很大關系。 這些人才都沒有離開過國內,都是本土人才。 比如石佳怡他們這第一批人才,就是從幾年前開始培養的。 有這些人才的補充,不管是振華研究所,亦或者是內地的其他科研機構,諸如九所、五院等機構,都有更多的新鮮血液補充。 比較讓陳國華無語的是,高中還是名存實亡了。 他妹妹陳小梅已經沒有辦法繼續上學了,卻又沒辦法去工作,暫時只能夠參加技術培訓。 可是這樣的技術培訓,基本上就是類似中專一樣,真沒有什么用處。 有點類似原時空八十年代,那個時代是改開,內地的很多工廠都急需非常專業的工人,所以當時的政策,那就是培養這類專業人才為主。 而事實上,現如今的內地,在陳國華看來,這種中專人才,并不需要太多太多。 相反,一旦大學生一類的科研人才出現斷層,到時候想要補充上來,那就真的很麻煩很麻煩了。 所以最近這段時間,陳國華都在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但涉及到了政策層面的問題,那就沒辦法很快解決。 除了這個麻煩之外,那就是他之前在九月份拿出來的十篇論文。 這十篇論文已經發表出去了,在全球數學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很多數學家看到論文之后,都被震撼到了。 大家都不明白,為什么陳國華會一下子拿出來這么多篇論文。 最關鍵的是質量還如此之高。 雖說這十篇論文,并沒有像之前那樣,徹底解決了一些頂級數學問題,但提出來的數學工具也是非常有用的,價值也非常高。 十月份這個月,陳國華就只拿出來一篇論文,同樣是只有階段性成果的論文,并沒有完成封頂。 即便如此,也有很多數學家想要來京城這邊,跟陳國華交流一二,或者是聽他的報告會。 但陳國華拒絕了,他在今年內都不想再開報告會,大概率是明年年初再開報告會。 至于說國際數學家大會這件事,似乎都被大家給遺忘了。 其實也不是遺忘了,而是大家都有些不知道應該怎么辦才好。 一方面,大家都希望陳國華能夠繼續寫論文,推動數學的更快發展,所以暫時沒有確定下一屆大會的舉辦地。 另一方面,大家擔心確定了京城作為下一屆大會的舉辦場地,陳國華就不會再寫論文了。 從目前的全球數學界來說,陳國華帶起來的理論熱潮,已經蔓延到了很多大學、科研機構了。 比如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等,這些大學校園的數學研究氛圍都已經拉滿了。 而這個氛圍都是由陳國華給拉起來的。 特別是之前九月份那次,他直接拿出來了十篇論文,直接讓全球數學界都徹底沸騰了起來。 似乎大家都被震驚到了。 作為現在世界上唯一的數學全才,陳國華的出現,讓大家看到了數學進步的曙光。 如果黎曼假設、NS方程、P與NP問題、霍奇猜想等頂級數學問題,都被解決的話,那么數學將會發展到什么樣的地步,對全球科技有什么樣的推動,大家都十分期待。 就目前來說,陳國華是最有可能解決掉這些問題的人。 也就是在這樣的糾結當中,以奈望林納、蓋爾范德、彼得羅夫斯基、哈斯勒惠特尼、安德烈韋伊、陳省身等頂級數學家為首的全球數學界,都在為這件事爭論不休。 對于數學家來說,特別是他們這些頂級數學家,能夠讓他們如此糾結的事情,真的非常非常少。 也同樣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數學界爭論不休,陳國華也是無語。 他就感覺自己有點用力過猛的樣子,早知道這樣的話,當初他就不應該這么搞了。 現在可倒好,奈望林納他們這些老前輩們,為了看到數學的進步與發展,居然都這般糾結了。 不過,陳國華倒是已經確定了,往后的話,盡可能每月一篇論文,不會再多了。 因為這不僅僅是費腦子的事情,更是因為他不想花費太多的時間來刷論文,這沒什么用處。 何況有些論文是不適合放出來的,否則的話,會引起怎樣的連鎖反應,還真不知道呢。 “國華,你能不能幫忙去西北那邊處理一件技術問題?” 回到京城之后,剛進入十一月的這一天,京城都還沒下雪,但卻有麻煩找上門來了。 “領導,什么技術問題呀?非要我去西北那邊?” 抬頭看著走進辦公室的邱宗岳,陳國華滿臉奇怪的地詢問道。 說真的,他都不知道是什么技術問題,西北那邊還挺廣泛的,那就代表著問題多多。 比如是原子彈問題還是氫彈問題,而不管是哪個技術問題,找陳國華的話,應該不對吧? 當地那邊就沒有技術員了么? “是一個低溫液氧甲烷發動機的深層次技術問題,西北那邊目前十分缺少技術員,目前我們不是正在研發可重復使用低成本運載火箭技術嘛,現在就遇到了技術問題.” 聽到邱宗岳的話,陳國華頓時面露怪異之色: “領導,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長安那邊的609工廠,不是有上百名技術研究員么?他們好像就是負責這個項目的,并且相關技術資料還是由我這邊提供的,他們的技術負責人曲志剛的技術是非常不錯的呀,有他在,怎么還需要我過去呢?” 邱宗岳頓時面露尷尬之色,支吾著說不出話來。 瞧領導這神色,陳國華頓時明白了,指定是西伯利亞冷風過境,將曲志剛給吹倒了。 可是曲志剛也沒有出過國呀,為什么就把他給吹倒了呢? 亦或者是曲志剛干啥事兒了么? “領導,長安那么遠,我就不過去了,您還是找其他人吧,這種液氧甲烷發動機,技術很簡單的,不需要我過去” 陳國華搖搖頭,懶得去接手這個爛攤子。 “這”邱宗岳頓時無語了,遲疑了一下,還是點點頭,表示他自己在想辦法。 長安,609工廠,此時的工廠書記張德榮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的不行。 正所謂扳倒曲志剛一時爽,現在要搞科研就成了火葬場。 最近的西伯利亞冷風刮得十分起勁兒,特別是長安這邊,由于遠離京城,可謂是山高皇帝遠,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當初,曲志剛可謂是一個刺頭人物,不管張德榮想要干嘛,前者都是從來不配合的,因為科研任務大過天。 而張德榮想要的是政治正確,積累的是政治資本,自然是向其他看齊。 在曲志剛看來,張德榮所做的一切活動,都是非常無聊,且極度浪費時間的。 于是幾乎是每次,曲志剛都帶頭反對張德榮,帶頭不去參加后者組織的活動。 曲志剛被迫離開之后,又有不少科研人員也跟著離開了。 就這樣,609工廠的技術研發團隊,幾乎被廢掉了。 等張德榮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 而張德榮也是一個倔脾氣,死活不樂意去把曲志剛請回來。 可上面又要檢查發動機,畢竟政治正確的前提,那就是不能夠耽誤這些任務。 特別是在目前這個時間節點,更是如此。 在十月份的時候,莫斯科已經成功發射月球十二號繞月飛行器,華盛頓也即將要發射月球軌道器飛行器。 航天競賽已經到了十分刺激火爆的時間點。 全世界都在盯著莫斯科和華盛頓,而京城作為后起之秀,也同樣被寄予厚望。 就算此前陳國華說了,內地不跟人直接競爭這些,而是要逐步建立起太空站,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來提升航天科技實力。 但實際上,很多事情,根本不是那么簡單的。 上面說了,希望能夠趕上去,最起碼也不能夠落后莫斯科和華盛頓太多。 這幾乎是等同于宣告陳國華之前提出來的航天策略,形同虛設。 基于此,超低溫液氧甲烷發動機技術,這種可重復使用的低成本運載火箭技術,就成為了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了。 被逼得沒辦法的張德榮,最終還是低頭了,去找曲志剛。 他都做好了被罵的準備,結果倔脾氣的曲志剛,對著張德榮一陣嘲笑,然后言辭拒絕了對方的要求。 “你張德榮不是很牛逼么?當初說了沒有我曲志剛,你一樣可以完成上面交代下來的任務,行啊,既然你這么牛逼,那你現在也別來求我呀,我現在可是要聽你的話,必須得完成思想改造任務,積極配合你的工作呢.” 就這樣,曲志剛一頓冷嘲熱諷,徹底將張德榮給惹毛了。 后者沒有繼續再找曲志剛,而是將這件事如實告知了上面。 解放之前,張德榮就是邱宗岳的得力下屬,沒奈何的前者,只能夠找邱宗岳幫忙。 邱宗岳現在還是張德榮的上司的上司,這件事本身也歸邱宗岳管。 得,既然這樣,邱宗岳便去找陳國華了。 結果卻沒想到陳國華給拒絕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