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何況,陳思這個孩子,打小就要強,結果好像都是被比下了,嗯,學習除外。 是的,她之所以被摁著不讓跳級,并不是成績不行,而是身高差了點。 當然了,如果是硬要跳級,也不是不行,只不過,相比較來說,還是按部就班好一點。 其實陳思一米三五的身高,也不算矮了,但是她大哥陳偉現在都已經一米五四了,身高躥升得很快。 加上陳偉的學習成績也同樣很厲害,所以,陳國華和于沫離都同意他跳級了。 這跳級,自然是毫無違和感。 “對對對,你不矮”陳小敏哄她,嘴角的笑意,那是AK都壓不住。 陳思自然不傻,當然看出來了她小姑在笑話她呢,當即就不樂意了。 一家人笑呵呵地看著打鬧的姑侄倆,也沒有阻止她們。 要說陳小敏今年也已經十六歲了,結果還是跟沒長大的孩子一樣,經常跟陳思打鬧在一起。 “爸爸,我和弟弟什么時候可以上學?。俊? 窩在她父親懷里的陳曦,則是嬌聲詢問道,大大的眼睛里,滿是期盼和好奇。 或許在她們看來,學校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畢竟學校里有那么多同齡人,必然是每天都有數不盡的游戲啊,還有那么多玩伴兒,那得多爽多么令人向往啊。 至于學習這件事,則是被陳曦下意識給忽略掉了。 “再過兩年吧,你們現在還太小了,不過你們要是真的想學習的話,那就先完成這些作業吧” 陳國華隨手從桌上拿來了作業,陳曦和陳安兩孩子頓時都跑開了。 去學校是玩耍,可不是真的去學習。 所以,他們只是問問而已,又不是真的想學習。 如果說才三歲的孩子,都那么積極主動地學習,那真的是神童了。 見兩個孩子都跑開了,陳國華頓時莞爾一笑:小樣,還治不了你們? 不過,他能夠搞掂家里的孩子,卻是搞不掂振華研究所里的研究員。 研究員的智商都已經是固定的了,他們確實沒辦法再加快。 陳國華他需要負責的項目很多,加上他現在大部分注意力都被太空站項目給牽住了,導致對極紫外光刻機等其他項目的關注度降低了很多很多。 也因此,其他項目的進度自然降低了不少。 今天好不容易抽出時間來關注一下極紫外光刻機這個項目的進度,結果他是大吃一驚,好慢啊。 按理說,不管是章濟川還是薛晉權,亦或者是董建昌、趙菊生他們,都是超學神的研究員,智商、能力、經驗都是上上之選,所以極紫外光刻機項目的進度不應該被拖慢才對。 可惜,就算他們再喜歡這個項目,再聰明都好,極紫外光刻機涉及到的技術難點,即便是陳國華自己,那也是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才能夠順利研制出來的。 更何況是章濟川他們? 從目前情況來看,陳國華覺得,極紫外光刻機項目,恐怕是要在原定時間的基礎上,再多推遲一兩年了。 唉,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誰讓太空站項目已經啟動了呢? 現在一切的項目,都需要為太空站項目讓步,等唄! “這枚特殊的鏡子,確實是相對特殊一些,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制造出來.” 目前,極紫外光刻機項目已經進行到了制造那枚最為特殊的鏡子了,陳國華現在抽時間出來,就是給章濟川他們講一講這玩意兒的技術細節,以及解答他們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難點。 作為極紫外光刻機當中最為光滑的鏡子,或者說是宇宙中最光滑的人造物體,極紫外光刻機透鏡絕對是人類工業機械制造技術巔峰代表之一了。 那么這么一枚透鏡,它到底有多么光滑呢? 如果將它放大到鷹醬國土那么大,那么整個鷹醬就是一個表面粗糙度小于零點四毫米的大平原。 離譜吧? 是的,就是這么離譜! 并且,這還是鍍了數十層后的光滑度,也就是說每一層膜都要更加平整。 在整個極紫外光刻機當中,總共有幾十塊這樣的透鏡,它們一起協同工作,將極紫外光聚焦到硅晶片上,從而刻畫出極其微小的電路圖案。 “如果任何一枚透鏡,哪怕有微小誤差,都難以造出合格的芯片.” “因此,想要加工出這么高精度的鏡子,就得有兩個必不可少的設備:超精密數控機床和高精度檢測設備。” 聽著陳國華的話,章濟川、薛晉權等人頓時面露苦澀。 超精密數控機床這東西,本來就是工業領域的巔峰藝術品,里面代表了很多遠超這個時代的高端技術。 而且背后還需要有很多超強實力的技術工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制造出這樣超高要求的數控機床。 反正就目前全球的工業水平,能夠制造出來這樣的超精密數控機床,估計也只有內地了。 為什么? 因為只有內地有這樣的技術,不說其他了,光是數控兩個字,就足以難住華盛頓和莫斯科了。 因為數控這里兩個字代表了計算機水平,而這則是振華研究所的強項,這倒是沒什么好說的。 畢竟從六零年開始,振華研究所開始在計算機領域發力,這么多年下來,在計算機領域已經走到了領先世界二三十年的技術水平了。 除此之外,超精密加工技術是適用于大批量生產的高效高質量、低成本、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 而影響超精密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超精密機床、超精密加工工具(刀具、磨具、磨料等)、超精密加工工藝、被加工材料、夾具、在線檢測與誤差補償、超精密加工環境(包括恒溫、隔振、潔凈控制等)。 從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來,想要制造出超精密數控機床,需要突破的技術很多很多。 幾乎可以說是需要將各個領域的最新技術成就集成起來,才有可能實現超精密加工。 那么這一點,以振華研究所在內地科學界的地位,自然還是可以實現的。 將全國最頂尖的那些領域內的七八級技術工人,聚集到振華研究所,就為了研制出超精密數控機床,光是弄成這件事兒,就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一直有陳國華幫忙壓制著,那么這還不算是什么難事兒。 可關鍵是,陳國華他太忙了。 導致章濟川、薛晉權、陸子敬他們每次都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來跟這些七八級技術工人溝通協調。 年輕人嘛,跟那些老年人進行溝通的時候,總是會有代溝的。 在這個時代,能夠成為七八級工人的老師傅,哪個不是四五十歲的人? 也因此如此,溝通成本就很大,浪費了不少時間,這也是拖慢整體研發進度的原因之一。 現在陳國華是有時間,但他不可能還有時間跟那些七八級工人面對面地溝通啊。 所以,等下會議結束之后,剩下的事兒,還是需要章濟川他們來搞掂。 “好了,這就是你們要問的超精密數控機床.還有沒有其他問題?” 掃了一眼實驗室墻壁上的大鐘,陳國華這才發現,已經中午放飯時間了。 看著還在舉手想要提問的趙菊生,陳國華不由感慨:真的是問題多多??! 一塊透鏡罷了,背后涉及到了諸多的技術難關。 搞掂超精密數控加工機床之后,又還有高精度的檢測裝置,同時還有一個最為難以通過的難關:打磨透鏡。 甭以為有了這么牛逼的設備和裝置,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隨時都可以打磨出符合極紫外光刻機要求的透鏡了。 沒那么簡單! 要知道,極紫外光刻機需要的透鏡,精度之高,前所未有。 只因為極紫外光刻機需要通過精準控制激光器,連續兩次照射滴落的液態小錫球,才能夠得到波長十三點五納米的穩定極紫外光。 可是這時候的光源并不能直接拿來使用,還需要經過一系列發射鏡片不斷地矯正,才能成為可用光源。 在每次反射的時候,都會增加誤差,這就要求鏡面的平整度極高極高,必須比光刻尺度還要低上一千倍。 可怕的數據要求! 同時,對每塊透鏡的位置、姿態、間距都有嚴格的要求,比如位置誤差必須小于一納米。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還必須要盡量消除光損失而產生的熱量,以防止熱變形從而影響光路。 即便如此,極紫外光在通過這些鏡片時,仍然會有大約百分之三十的吸收率,最終真正用于光刻芯片的光強大概也就只剩下百分之二。 因此,在整個透鏡的制造過程,從制造透鏡的超精密數控機床開始,再到最后的透鏡放置等,那都是有一套極為嚴苛的技術流程。 這就是為什么當初,陳國華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極紫外光刻機非常難以制造復刻出來的原因之一。 同樣的道理,陳國華也想將量子芯片、量子糾纏傳輸技術等拿出來,可問題是,以現如今內地的技術積累和人才積累,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都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個道理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半天時間過去,等到陳國華來到飯堂的時候,已經是臨近下午兩點的時間。 章濟川他們那群人是真的不怕肚子餓,說什么也要解決他們的問題,才愿意放陳國華離開。 當天傍晚,陳國華下班回到家,意外看到了一位想不到的客人。 “我去,瘋子?真是你小子?” 翠花胡同門口站著的一個瘦子,那是真的有一種皮包骨的感覺,同時還有一點黝黑。 陳國華看到對方的時候,一時間都不敢相認,借助汽車的燈光,這才稍微看清楚一點羅峰的臉龐輪廓,認出對方就是他的老朋友瘋子。 “老陳,好久不見!” 羅峰沒能忍住,眼眶紅了,上前抱住了陳國華。 后者身后的龍康侯伸手將孫竹生給攔住了,沖孫竹生搖搖頭。 孫竹生根本沒有見過羅峰,加上后者此時跟之前相比已經黑了不少,瘦了很多,以及此時是夜幕下,要不是羅峰身上沒有殺氣,否則的話,孫竹生早就警戒了起來。 黃東升、孫竹生和許元啟他們三人是六七年三月底加入,成為護衛陳國華的主要力量。 而羅峰則是六七年八月抵達非洲的,在此之前,羅峰一直是在部隊里,跟孫竹生他們可沒有照過面。 “老陳,謝謝你,如果不是你的話,我可能真的就交代在非洲那邊了.” 此時的羅峰,很突然就嚎啕大哭了起來。 導致跑出來門口,準備迎接他們父親的陳偉、陳思他們幾個孩子,全都呆呆愣愣地看著羅峰和他們爸爸。 更準確來說,是看著羅峰。 畢竟羅峰明明就是大人,此刻卻是哭得像個孩子。 “瘋子你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啊?突然這么煽情干嘛?你看看,我孩子都看著你呢,你說說你一個大人,有什么好哭的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