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國慶節。 這一天的京城,格外熱鬧,全民狂歡的大喜日子。 陳偉他們四兄妹帶著陳策,還有陳援朝他們父子幾人也跟著一起,在凌晨三點多就出發,前往天安門附近排隊,準備看今天的升旗儀式。 一輩子要來天安門看一次升旗儀式,陳國華當然看過很多次,甚至年輕的時候,也就是一九五九年十周年國慶節那次,帶著于沫離去看過升旗儀式。 現在已經是二十五年之后了,陳偉他們這些孩子去參加這個升旗儀式,似乎就是一種精神傳承。 其實,他們家就住在翠花胡同,距離天安門也就是一公里左右的路程罷了,非常近。 就像陳偉他們,從出生到現在,幾乎沒怎么離開過京城,除了上次去過一趟華沙那邊,除此之外,就很少外出了。 這次他們去看升旗儀式,最開心的要數陳策了。 只不過,他在等待中,早早睡著了。 凌晨五點多的時候,被他爸爸抱著狂奔的時候,都沒能吵醒他。 直到升旗儀式差不多開始的時候,這才被他爸爸叫醒。 陳國華是在家里看的直播,因為電視臺早就架設好了長槍短炮,自然能夠看得到了。 升旗儀式結束之后,陳國華就去了地安門大街那邊。 “老陳你來了,我們剛才正聊著你們前些天研制出來的量子傳輸器,好家伙,這東西是真的好啊” 剛到地方,錢學森他們就夸贊了起來,饒是陳國華臉皮厚也不由老臉一紅。 錢三強、鄧稼先、程開甲、于敏、何澤慧等大佬們,全都聚在一起。 因為今天是國慶節,大家都放假,都被邀請過來參加國慶閱兵式。 量子傳輸器這東西自從出現之后,短短幾天時間罷了,在內地的科學界就傳開了。 而錢學森他們這些人都是第一批知道的人,所以見面的時候,自然就會討論這件事了。 陳國華謙虛了幾句,跟眾人嘮起了家常,并沒有跟他們談論這些工作。 結果,他們又帶著陳偉四兄妹一頓夸贊。 現如今的京城,跟原時空有很大不同,頂級科學家是真的不少,并且后繼有人。 饒是如此,陳偉、陳思、陳曦和陳安四兄弟姐妹,在整個京城科學界,那都是相當炸裂的存在。 不提陳偉和陳思兩兄妹了,他們都拿到了菲爾茲獎,這可是數學界諾貝爾獎,含金量很重。 就說陳曦,雖說她目前是在搞算法培訓班的事兒,研究的是數學應用,但并不代表她在理論數學研究層面就沒有什么貢獻了。 她是兩邊開花,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面。 按照目前的趨勢和論文質量,說不定又是一個菲爾茲獎,甚至是最年輕的女菲爾茲獎獲得者。 見他們又閑扯這些,陳國華無奈之余,只好把話題岔開。 實在不行,他就去找宋敘言了。 等差不多到時間的時候,他就跟宋序言、錢學森、孫家棟等人一起前往天安門那邊。 作為內地科學界第一人,陳國華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他受邀參加閱兵儀式,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兒。 從五九年到現在,整整二十五年時間沒有進行過國慶閱兵了。 至于說六九年那次,根本就不是。 新舊歷史的交替,讓人格外感慨。 不少來到京城旅游的外國游客,全都被眼前的一幕給震驚到了。 只因為東方巨龍太強大了。 盡管早很早之前,人民報、新華社等官媒就已經報道過內地早已經研制出了洲際導彈這樣的鎮國神器。 但是當它第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盡管還沒出鞘,但已經震懾人心了。 陳國華他們這些人也同樣心潮澎湃,很是激動。 這就是大國崛起! 經歷了那么多副本,這才終于達到油管五常,實力之強悍,自然不一樣。 后世那個時空,阿三那頭大象,總是想要將油管五常之一取而代之。 可阿三不知道的是,油管五常任何一個的副本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光是入門資格就需要有原子彈這些。 偏偏阿三是做不到的,更別說其他了。 國慶閱兵很快就過去了,陳國華他們離開之后,還是繼續討論這件事。 “今天過后,估計很多人又要睡不著覺咯” 宋序言輕笑了一下,“管他們睡不睡,走走走,老陳,去你家喝酒” 今天可是國慶節,休兩天的假期,趁著假期喝酒不過分吧? 何況剛剛才看完這閱兵式,多壯觀的場面啊,不得喝點酒慶祝一下嘛。 數遍整個京城,要說誰家的酒最好喝,那毫無疑問,肯定是陳國華家呀。 “老宋你這” 陳國華瞪了對方一眼,結果就淹沒在了其他人的附和聲中。 錢學森、孫家棟、鄧稼先等人,雖說他們都上了年紀,但是論湊熱鬧的話,那他們絕對沒什么大問題。 于是,一群人就步行來到了翠花胡同,直接就想要去參觀地下酒窖。 結果自然是不會被允許。 地下酒窖是陳國華的秘密所在,盡管他做過不少偽裝,但架不住他們想要去看清楚啊。 再說了,如果被他們看到了酒窖很大,那指定是要被拿走不少酒。 總之保持一定的神秘感,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國慶節兩天假期,很快就過去了。 這天傍晚,陳國華下班回家,就看到自己的女兒拿著一份刊物走了進來: “老爸你看看,這上面的論文是不是弟弟寫的?他什么時候這么有物理天賦了?” 陳曦滿臉的不可思議和驚訝,不明白跟自己一樣大的弟弟陳安,怎么突然一聲不吭地發表了好幾篇物理論文呢? 如果不是今天她在香餌胡同算法培訓班上課時,碰巧有學生提問這件事,她還不知道呢。 明明兩姐弟是龍鳳胎,大家都是一樣大,學習時間都是差不多的。 從小到大,都是陳曦壓著陳安一頭,卻是沒有想到,陳安這個弟弟,居然還藏了一手。 “哦,我看看。”陳國華不動聲色地接過刊物雜志,心里卻是已經笑開了。 家里的四個孩子,都有暗暗較勁兒,經常在餐桌上聊著聊著家常就聊到了學術問題上面。 特別是在陳偉和陳思兩兄妹拿到了菲爾茲獎之后,這種較勁兒的風氣就更甚了。 有些時候,陳策這個小家伙可能會開口搗亂,但都會被陶紫或者陳偉給強勢鎮壓了。 甚至是連平時非常疼愛他的太爺爺陳恭祿,也都會鎮壓住陳策,讓他父親、姑姑、叔叔他們繼續聊那些學術問題。 雜志上面的論文是物理學界最為熱鬧的問題:質子的壽命是多久?又該如何理解它? 在七十年代之前,全球科學界都一致認為,質子和中子是不一樣的,覺得它們永遠不會再分裂,成為更小的顆粒,并且曾經將這一認識當做真理。 到了七十年代,理論物理學家們發現,他們提出的各種也許會成為‘大一統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質子一定不是問道的,只要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它們還是會出現分裂現象。 但是,如果想要觀察到這一分裂現象,那么就必須得想辦法捕捉到處于死去過程中的質子。 從七十年代到現如今的一九八四年,全球物理學界討論得最多的問題之一便是關于這個質子壽命的問題。 而陳安的論文就是關于這個問題的延伸和理論計算。 看著上面龐大數量的計算,陳國華眨眨眼:這臭小子還真是有點道行啊,總算是沒給他這個當父親的丟人。 其實陳安的數學天賦并不差,只不過被他的哥哥姐姐們掩蓋了光芒。 大家都沒想到,他會另辟蹊徑,想到了在物理這個賽道尋求突破。 “曦曦,你可能不是很懂這個物理問題,我先驗算一下,跟你媽媽說,晚飯不用給我留了” 沖女兒陳曦說了一句,陳國華就拿著雜志轉身進了書房。 小兒子陳安一聲不吭搞出來的論文,確實是讓陳國華十分意外。 這樣的物理問題,在陳國華看來,確實是足夠驚艷的。 “啊?”陳曦瞪大眼睛,看著自己的父親就這么把書房門給關上了。 不是,那篇論文真的有這么厲害么? 對于物理層面的認知,陳曦也是很強的,但水平大概就是在普通物理博士罷了。 很快,家里人全都回來了。 得知陳國華已經在書房待了好一會兒,于沫離等人全都面面相覷,然后目光看向陳安。 “你寫的那篇論文到底有什么魔力?我可是很久都沒有看到過你父親這么激動到連晚飯都不吃了.” 于沫離的話,讓陳安也十分無奈。 他哪里知道自己父親為什么會對自己的論文那么感興趣呀? 另一邊,書房內,通過驗算,以及跟生物硬盤里的相關論文進行對比,陳國華幾乎可以確定,自己這個小兒子陳安寫出來的這篇論文非常重要。 不僅在研究質子的方向層面是非常正確的,即便是在數學模型的驗算下,那也是非常準確的理論。 如果繼續深挖下去,那么后續有成果的論文,就不適合發表出來了。 物理層面的微觀世界粒子理論,陳國華在這方面的認知并不是很強,但是有生物硬盤里的知識作為支撐,他自然是比所有人還要清楚。 只不過,物理理論也好,數學理論也罷,任何一個細分領域內的知識理論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 陳國華可不想一頭鉆進去,到時候想出來都相對麻煩。 畢竟這些都是浩瀚無垠的知識海洋,并且還有不少理論還都是跨學科的,哪有那么簡單呀? 等他從書房出來之后,大家都已經睡覺了。 “原來已經凌晨兩點半了呀” 看了看手表,陳國華苦笑一聲。 搞研究的時候就是這樣,常常都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