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莫斯科又再次回到原來的老路子上,更加偏重重工業,對其他輕工業等領域的發展,幾乎沒有。 而內地從一九七八年的改開之后,制造業一天一個樣。 不提本來就堪稱舉世無雙的電子科技產品了,就算是很多衣食住行方面的制造業產品,那也是領先全球的。 為什么呢? 只因為東方那邊有十億人口,加上陳國華這只亞馬遜蝴蝶,所以無論是什么產品,制造業的技術必須足夠優秀,才能夠殺出重圍。 否則的話,只能是泯然眾人矣。 而能夠被選上,成為出口產品的東方制造,必然是優中選優的呀。 這種東方制造并不僅僅只是產品質量過硬,而且性價比更是強得離譜。 成本很低的東方制造,就算出海了,價格也不會很貴。 在保證相對充足的利潤前提下,價格對外國同類型產品,絕對是降維打擊。 更別說整個莫斯科,根本沒有多少競爭對手,甚至可以囂張地說,競爭對手還是來自東方的同行冤家。 很簡單,類似康巴洛夫這樣的莫斯科貴族,張青山、趙尊民、馬壽昌等人可是有不少這樣的朋友。 或者說,幾乎在高位上的莫斯科貴族,都是張青山他們的朋友。 有這樣的關系在,那么能夠進入到莫斯科市場的‘外國企業’,當然不多。 要知道,趙尊民他們這些人在莫斯科已經經營了二十多年,甚至有相當一部分莫斯科貴族,還是在趙尊民他們的扶持之下,才走到如今的位置。 所以,整個莫斯科經濟都是處在虛假繁榮當中,問題也因為謝爾蓋耶維奇的加速戰略而變得愈發突出,矛盾也更加明顯。 兩年后,也就一九八七年的時候,謝爾蓋耶維奇有進行了一次努力,那就是加強企業自主權。 這一次的改革倒是稍微有了點成效。 只不過,整個莫斯科的輕工業半死不活,農業更是完全沒有救了,因為救不回來了。 并且最為重要的是,謝爾蓋耶維奇這一次的努力,當中提及了強調利潤這一點,讓一部分人感到不安。 為什么呢? 因為在接下來的一系列經濟調整當中,不僅讓莫斯科變得更加糟糕,并且他轉身就去搞其他了。 這就是他把莫斯科推向深淵的第二點了,那就是學習西方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改革。 影響到謝爾蓋耶維奇作出如此改革的人叫雅夫科列夫,這是一位被華盛頓發展而來的間諜。 陳國華是知道雅夫科列夫這個人的,但他并沒有讓趙尊民他們去干預這件事,甚至還盡可能地避免接觸到這個人。 僅僅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密切監視雅夫科列夫這個人。 原因也很簡單,如果雅夫科列夫沒有被華盛頓發展成為間諜的話,如果雅夫科列夫沒有跟謝爾蓋耶維奇成為朋友的話,那么莫斯科是否會走向深淵,很難說。 但是很明顯,歷史就是這么巧合。 從楓葉國歸來的雅夫科列夫,進入了克里姆林宮辦公室,向謝爾蓋耶維奇提出來的民主化、公開化、多黨制和班長制等建議,都被后者奉為圭臬。 雅夫科列夫開始負責新聞報刊領域,在很短時間內撤換了阿亮的報刊、雜志負責人,換上了支持自由化的人選。 于是,在自由化人性的主持下,大量歪曲某斯的刊物出現在了莫斯科民眾面前。 普通民眾哪里知道背后的真相啊? 他們本來對莫斯科的未來還充滿信心呢,這下子,直接就思維混亂了。 到了一九九零年的時候,謝爾蓋耶維奇徹底廢除了書刊審查,很多關于西方的宣傳更加猛烈地進入莫斯科民間了。 總而言之,整個莫斯科就這么亂糟糟的了。 原本,在雅夫科列夫提議下,謝爾蓋耶維奇已經把很多權力都下放給了加盟國。 本來謝爾蓋耶維奇還以為這樣的情況,絕對會超越鷹醬的聯邦。 結果現實卻是給了他一個大嘴巴子,今天居然有人跟他提出要分離。 簡直就是晴天霹靂。 換句話說,他如此頻繁地折騰莫斯科,弄出來了那么多的改革,結果還是低估了人心二字。 另一方面,尼古拉耶維奇這個人,最近也不老實,謝爾蓋耶維奇卻顧不上那么多了,先擺平目前的危機再說。 否則的話,連鎖反應之下,只怕莫斯科在下一刻就會分崩離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