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人沒了-《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
第(2/3)頁
“所以這就是一個極為龐大的產業鏈,只要不是整個產業鏈都搬去其他國家,那么這對我們來說有什么好擔憂的呢?”
宋序言當即便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廉價勞動力市場終究有它的產品優勢,一旦這些高污染、低成本的工廠全都跑去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了,未來豈不是很容易受制于人?
陳國華聞言,頓時便笑了:
“這樣還不簡單嗎?從一開始,我就說了,單純從這方面出發的話,就必須得發揮我們全產業鏈的優勢啊,優化技術.”
“假設現在有人想要利用某種原材料制裁我們,不出口這種原材料給我們了,那么我們是不是真的就要受制于人了?”
“不是的,咱們有自己的技術,也有工人,完全可以自己生產,并且還有可以有其他反制手段.”
“并且這里面也涉及到了我想要說的第二和第三點”
第二點就是我們國內還有廣闊的中西部地區可以承接制造業轉移。
那些重污染的產業必然是需要淘汰掉,無聊是轉移出去還是徹底關停,都必須讓它們離開國內。
但對于其他的制造業,哪怕是收益再低,我們都盡可能地保留在本土。
因為在廣闊的中西部地區,有土地也有人口,完全可以承接住東南沿海的制造業轉移。
第三點則是生產制造的自動化!
在未來,人工成本必然會持續上漲,越來越貴,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而且也必須要讓更多人富裕起來,這是改開的目的之一。
先富帶后富,提升全民的物質生活水平。
因此在人工上漲的情況下,作為應對措施之一,必然是需要加速推進生產自動化的發展,讓制造業越來越少地依賴人工制造。
“老宋,老王,你們應該還記得我之前提及的嫦娥人工智能吧?還有就是三十多年前,我在北汽制造廠工作的時候,就曾經研發出了關于螺絲生產的搓牙工序的搓牙機,這就是自動化.”
“不過,這些都是較為低端的自動化,在未來,我們還有智能機器人,它們的出現,絕對會顛覆我們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
“當然,現如今,這些都還只是理論層面的技術,想要實現它們,還需要時間的沉淀”
陳國華并沒有深入展開來講這部分,否則的話,今天這頓飯怕不是要吃好多天了。
就針對如何防止或是應對去工業化的措施,陳國華真的還能夠說出很多來。
比如說很多人不樂意進廠打工,對不對?
未來大家手里都有錢了,都希望能夠過上好的生活,所以肯定不會樂意進廠打工去掙那幾個窩囊費。
事實上,在原時空的二零二四年,陳國華也知道很多年輕人選擇了開直播這樣的方式,甚至是直接躺平。
但那個時候的工廠,比如東南沿海的很多工廠里,其實還是有很多年輕人在打工,那為什么他們會如此不吵不鬧地打工呢?
一是教育分流。
每年都有上千萬人參加高考,但似乎很多人并不知道,還有很多人連高中都沒讀完就跑去打工了,而且很多人高考結束之后就跑去打工了。
就算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大部分崗位競爭對學歷的要求也非常高,這就逼得很多人不得不進廠。
因為進廠的工資比坐在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超甲級寫字樓當白領的工資要高很多,所以這是逼不得已的選擇。
二是房貸、車貸。
當代社會的一大騙局,那就是貸款。
很多年輕人過早背負房貸車貸,他們不得不一輩子都待在工廠里打工賺錢還房貸。
而且他們還得經常喝一些濃度十分恐怖的毒雞湯: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很多人不得不進廠打工,因為他們需要花費的地方太多了:房貸車貸、孩子的開銷、個人生活開銷等等。
基于這種情況之下,他們必然也只能夠選擇進廠打工。
以及一些很多原本在大公司、大廠拿著一兩萬月薪的‘中高層白領’,經歷裁員風潮之后,他們這群人的出路不外乎送外賣、當順風車司機、賣保險等等。
然后幾個月半年一段時間之后,他們會發現,還是進廠打工更香。
所以,工廠怎么可能會缺人呢?
根本不會缺!
這些辦法也僅僅只是其中一些很簡單的小手段罷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