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子不如父-《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
第(3/3)頁
人都是這樣的,不照照鏡子是不可能知道自己究竟做沒做錯事。
后世有這么一句話,就是說為什么八零后、九零后都是被自己的父母從小揍到大,結果到了自己為人父母的時候,自己的孩子卻不能夠隨便揍了,為什么呢?
其實很簡單,八零后九零后小時候在大清早被自己父母揍了一頓之后,就跟自己同村的小伙伴們一起走著去上學,一路說說笑笑,情緒早就被安撫了。
到了學校,又有課間操等時間,跟同學玩玩鬧鬧,再次又被安撫了。
可能到了下午,又因為調皮或者叛逆,回到家時偷別人菜地里的甘蔗了,或是因為貪玩煮飯時忘記放水了導致米飯夾生還帶著焦黑的難聞氣味。
這個時候,父母揍一頓孩子,這些八零后九零后孩子跑了一整條村,躲開了父母的‘竹筍炒肉’,然后又跟自己同村小伙伴們玩彈珠,亦或者是待在同村家里看電視,情緒很快就又被安撫了。
然而到了八零九零后他們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老師罵,放學就被接回家,待在八十九到一百多平米的家里,還要被父母各種教育,同時還有作業等壓力。
情緒無法得到釋放,久而久之,自然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雖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這樣,但時代洪流之下,很多八零九零后的孩子,又有幾個還留在農村鄉下地區上學的呢?
就算是待在農村地區,要么是留守兒童,要么是同一條村都沒有幾個同齡人了,加上還有各種電子產品,孩子們只會想著電子產品,因此叛逆什么的,一點都不奇怪。
一開始,陳國華也沒有想明白陳安為什么會變得如此急躁、激進。
但次數一多,他自己也逐漸回過味來了。
老大陳偉應該是已經躺平了,他或許早就想明白了,看通透了這一點,所以他早早放下了,特別是在北大當教授的那些年,他也挖掘和培養出了不少天才,這或許是另類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吧。
畢竟陳國華可沒有當老師,自然不會像陳偉這樣,門生故吏遍布全國各地,甚至國外也有不少。
當然,國外的那些,如果長時間沒有回國,或者是不想回國效力的,陳偉都會自動當沒有這個學生了。
七八年之后,改革開放,出國留學也曾經是非常潮流的社會現象。
但進入八十年代中后期之后,那些出國留學的人就會發現一個恐怖事實。
外國的月亮還真沒有國內圓。
那些被華盛頓他們養著的遠洋牧羊犬們,確實是巧舌如簧,忽悠了不少二愣子去了國外,然后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不過依然有很多人回來了,畢竟這時代的思想教育還是很到位的。
其次就是陳國華領導的南天門空間站、環月軌道空間站等等,這些科研項目放眼全球那都是最頂尖的科研賽道。
不少外國科研學者都想申請進入環月軌道空間站,甚至托那些在國外留學的留學生們幫忙遞好話,或者是跟這些留學生們學習中文。
這就是跟原時空不一樣的情況了。
因為很多科研項目,東大這邊確實處在領先位置。
特別是九十年代之后,以及最近一兩年,星際旅行計劃被提出來,現在更是在實現當中,更是被國外科研學者捧上了天。
幾乎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時間內,一波回國潮將會出現。
陳偉有這么多學生徒弟,也算是意外之喜,更不會在糾結‘子不如父’的事兒。
而是更應該以擁有陳國華這樣的父親而自豪驕傲。
不過陳安不一樣,他早在一九八五年的時候就一直負責可控核聚變項目了。
眾所周知,可控核聚變這個項目對人類的未來影響是多么重要的技術,而他陳安是項目負責人。
盡管從一開始就被他父親忽悠,之后這個項目更是陷入到資金匱乏、技術難度過大、幾無進步等諸多困境當中,但十多年了,不都一一攻克了嘛。
現如今,理論技術部分已經被他父親給攻克,并且拿了出來。
并且現在最重要的是,他們這個小太陽項目居然可以去月球那邊進行研發,那么他們這些科研人員豈不是可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