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馬宏偉回答:“我租了幾間房子,租房合同也交給你了。” “還真是啊!” 工作人員翻找了一下,看到了租房合同。 接著,他便對馬宏偉講道:“你的手續都挺齊全的,我會給你提交上去的,你可以先經營著,至于什么時候營業執照會下來,這個我也不清楚,你留個電話,到時候我們會通知你。” “好,謝謝你了。” 提交上資料以后,馬宏偉回到了自己的“漢堡皇”餐廳。 現如今,這里就只有他和周圓圓兩個人。 馬宏偉對正在擦桌子的周圓圓說道:“圓圓,最近幾天呢,你去找找你的知青朋友們,看看他們誰還沒有工作,我這里還需要六個人。” 之所以是六個人,而不是六個以上,主要還是當時的雇工問題。 我們畢竟不是資本主義國家,所以過去認為有雇工就存在著剝削。 為此,甚至還開展了一個大辯論。 這就是所謂的“七上八下”原則。 根據《資本論》一書引經據典,“雇工達到八個就不是普通的個體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是剝削”。 所以,個體戶雇工只能在八人以下。 當時有明文規定,只要超過八個雇工,都會限制你。 直到83年才提出了“三不”原則:“不宜提倡,不要公開宣傳,也不要急于取締。” 不過,當時很多人為了避開這個問題,不得不選擇將自己的私營企業,掛靠在集體企業和國營企業下面。 但是這種合作,卻是出現了很多“侵吞集體財產”的冤案錯案,最終企業主人財兩失。 “好,我回去以后就會找找他們。” 周圓圓點頭說道。 那些下鄉插隊十來年的,一般都是沒有什么背景和關系的。 要是有關系的話,早就調回城或者參軍了,再不濟也能上個工農兵大學。 正是因為沒有關系和背景,他們回城以后也沒有什么好的去處,只能每天去街道辦等待人家給安排工作,要么就是自己去擺地攤賺錢。 但即便如此,人家愿不愿意來給個體戶打工那還不一定,誰讓那年頭個體戶沒什么地位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