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然,最好不要有出手的機會! 賈環和王熙鳳合伙做生意,每月的分紅都超過五十兩。 幾個月的分紅積累下來,手里已經有了數百兩銀子儲備。 他自然不會像土財主一樣收藏起來,除了應急和日用的開銷,其余全部拿出去,通過趙國基悄然買下一家出現財政危機的小武館。 確實只是小武館,里頭的師傅就是父子三人,武館的場地是租的,每月開銷也就五六兩銀子左右。 別看趙國基不起眼,可他畢竟是榮府家生子。 趙姨娘能夠成為賈母身邊一等大丫鬟,趙家在榮府里頭還是有些能量和實力的。 說句裝比點的話,趙國基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士。 不僅有自己的人脈圈子,對于周圍的情況也十分了解。 賈環手里有錢后,自然需要招攬一些幫手。 族學里的同學年紀太小,而且一個個的都不是省油的燈,跟著起哄架秧子還成,真要是做什么事就不靠譜了。 總不能指望同學們的家人吧,一個個油滑得很,更不好合作。 好在,通過趙國基的關系,找到一家南城經營不善的小武館。 直接將其買下,賈環手里多了幾個能打的。 之所以經營不善,倒不是武館師傅實力不行,實在是性格太過耿直較真,招不到學徒這才出現了經營困難。 父子三個,性格都算是比較老實本分,什么心思一眼就能看出來的那種。 買下武館也沒花多少錢,主要是原本開武館的父子三個,并不想離開京城在外頭發展。 養著他們的成本不高,關鍵時刻是能起作用的。 另外,趙國基也按照賈環的吩咐,在南城偏向東城方向,買下了兩間面積不大的雜貨鋪子。 并沒有插手干預經營,而是延續原來的經營方式。 不過,雜貨鋪子卻是提供了跑腿傳信的伙計,以及略通賬目的賬房。 賈環和王熙鳳合作的生意,派出的賬目監督,就是從雜貨鋪子抽調的。名義上的臨時雇傭,并不知曉東主就是賈環。 這次賈環帶人去四海賭坊堵門,為了以防萬一,他早早就讓趙國基喊上三位武館好手隱藏暗中。 一旦真的出了意外,他們就及時出手支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