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賈代儒上的是官學,賈敬是請的名師在家里教導。 也就是說,賈家族學經過這么多年的積累,終于出了成果! 可喜可賀! 整個宗族都沸騰了,眼珠子都放在族學那里。 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有功夫和精力,仔細打量賈環身上的變化? 也就是趙姨娘嘀咕了幾句,認為是正常的成長,也沒有太過放在心上。 目前,整個京城賈氏宗族的目光,都集中在族學,或者說兩位童生身上。 秦鐘還好一點,畢竟是外姓學生! 其父秦邦業乃是正經的科舉出身,可以算得上家學淵源了。 族學的先生們,也認為其基礎相當扎實,在族學經過進一步的學習提高,考上童生并不是什么難以理解的事兒。 當然,秦邦業還是相當高興的。 他自然希望秦鐘這個兒子,能夠在科舉上誘所作為。 不然,若非自身精力不濟,也不會想辦法將秦鐘送入賈家族學讀書。 作為外人,他哪里知曉賈家族學之前是個什么樣子? 只是以為,作為京城賈家開辦的族學,水平肯定比外頭的私塾要強! 別的不說,在先生的教育水平,還有各種學習資料方面,肯定是相當充裕的,秦鐘需要的就是這么個環境。 科舉都發展多少年了? 從前明開始,翻來覆去考的就是四書五經,前人早就已經研究得相當透徹了,單單依靠四書五經這幾本書,想要在科舉上有所作為,除非天縱奇才。 關鍵,還有大儒的注釋,以及各種各樣的經義解釋,還有最新的各種理論,這些才是重點。 一般的讀書人,在這上頭的開銷和花費,真不是說著玩的。 以秦家顯露的財力,顯然不足以供養秦鐘將這些重要書籍全部買下。 秦可卿和秦鐘,畢竟不是真的姐弟,能夠將秦鐘送入賈家族學已經很給面子了。要她付出更多精力照顧秦鐘,顯然不太現實。 也只有進入賈家族學,秦鐘才能接觸到那些需要好好閱讀理解的珍貴書籍。 只能說,這回秦邦業算是賭對了! 族學正好被賈環整頓過,讀書風氣相當不錯。 加上政二老爺手下的幾位清客相公,那也是有真才實學的,經過仔細教導秦鐘的水平才能順利通過童生試。 只是,除了賈寶玉之外,賈家族人對他的關注都不大。 也就是在秦可卿的幫助下,在秦家辦了個小小的慶祝宴,規模也小得可憐,只是幾個親戚朋友過來捧場。 當然,賈蓉這個姐夫還是很豪爽的,直接送了白銀二十兩。 并且告訴秦鐘,若是他能考上秀才的話,他會送上白銀五十兩! 這絕對是重賞,加上秦可卿給的獎勵,秦家父子都能過上兩三年滋潤生活了。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