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若不是被某些御史發現了端倪,進行了深入調查的話,這樣的事情怕是還會被隱瞞一段時間,簡直荒謬。 反正,當今皇帝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給震懵了。 這樣的奇葩事兒,肯定會在史書上狠狠記上一筆的,他這個皇帝肯定就是其中的反面教材! 起碼,一個被手下官員蒙蔽,不是那么聰明的形象就出來了。 這是當今皇帝,絕對難以接受的事兒,這樣的屎盆子他不想接啊。 正好御史的彈劾猶如雪片一般飛來,當今直接罷免了關中和西北的一干官員職務,然后派遣規格相當之高的調查團出發,徹查關中,西北災情。 調查結果很快就出來了,畢竟旱災擺在那,又不需要深入觀察。 然后,當今皇帝震怒,意欲封鎖消息的官員,不僅只是撤職查辦那么簡單,有的還要掉腦袋牽連家人,可以說下場凄慘。 可這樣的結果,卻是沒幾個官員同情他們的遭遇! 實在是這樣的事情,說出去太過荒謬,感覺朝堂上的官員,一個個都跟傻子似的,被地方上的官員輕松玩弄于股掌之間。 不僅如此,突如其來的官場大地震,自然而然引發朝堂內部的派系斗爭。 總之,自從事兒爆出之后,整個朝堂很快就變得亂糟糟的。 當今皇帝像是被敲了一記悶棍,心情郁悶卻又不得不捏著鼻子,以最快速度調撥錢糧救災,不然他的名聲只會更差。 而這時,以忠順郡王為首的一干宗室大佬,主動請纓將繁瑣甚至出力不討好的救災事宜攬下,美名其曰替當今皇帝解除煩惱。 這話說的,差點沒叫當今直接吐了,傻子都不會相信。 可這時,不管是內閣大佬,還是勛貴大佬,都不想參合這樣的事情。 關中西北貧瘠之地,而且民風彪悍不好管理,一個不好是要出大事兒的。 前明末期出了一個李闖,當今皇帝自然特別關注,一點都不敢大意。 像是這樣,做好了乃是應該本分,做不好就要擔責任的事兒,朝堂上的大佬們自然不樂意沾手。 正好一干皇室大佬愿意接下擔子,朝堂大佬們自然沒什么意見。 當今就是知曉里頭有問題,可朝臣們不給力也是無可奈何,最后只能將賑災的事兒交給忠順郡王等皇室大佬們。 “機會,機會來了,諸位可不要錯失良機!” 眼見事情發展如此順利,賈琮心情大好,急忙請鎮國公當家人牛繼宗出面,又將一干勛貴大佬召集起來開小會。 等人到齊了,他也懶得寒暄直奔主題:“眼下,有皇室大佬們在前面頂著,咱們正好可以跟在后面收納流民!” “收納流民做什么?” 竟然有勛貴大佬開口詢問,一下子引來其余大佬們的鄙視目光。 “不管是跟隨皇室大佬們在外海占據領地,還是西南那邊的地盤,不都需要大量人口填充么,這就是機會!” 賈琮倒也沒有生氣,耐心解釋道:“以往,因為故土難離等等緣故,咱們想要招募大量人手相當困難,眼下機會不就來了么?” “大家可不要遲疑,要知道宗室大佬們也是需要大量人口,填充他們在外海的眾多領地的,可不能下手慢了,不然連點湯水都喝不到!” 此言一出,原本還有些猶豫的勛貴大佬頓時來了精神,覺得賈琮說得很不錯,錯過這個村損失就太大了。 誰知道,下一次什么時候來個天災人禍的? 也是如此,一干勛貴大佬很快就被說服,打算全力參與招納流民的事兒中。 然后,叫朝廷以及當今皇帝目瞪口呆的事兒發生了。 以往賑災,朝廷和地方官府撥下多少錢糧都不夠,主持賑災的官員只會一個勁的向朝廷和皇帝求援,要錢要糧跟個催命鬼似的。 可這回,由宗室大佬們組成的賑災團隊,卻沒有鬧騰多少動靜。 他們將朝廷劃撥下來的錢糧,直接當做了流民們遷移的經費了,少的話直接自己從兜里填補,一點都沒有要麻煩朝廷和當今的意思。 直到一波波流民被組織起來,或搭乘船只或步行送往津門港,以及魯地的一干港口城市,頓時反應過來。 “混賬混賬,都是一幫子混賬玩意!” 朝堂大佬們集體失聲,反正只要災民得到了安置就成。 至于怎么安置的,又是安置到什么地方,他們就懶得理會了。 可當今卻是氣得直跳腳,不僅宗室大佬們在外海的領地缺乏足夠的人口,當今控制的外海領地也是一樣啊。 憑什么好處都叫宗室大佬得了去,他也要分一杯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