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聞喜堂。 沈四老爺正畢恭畢敬地聽著李氏的念叨。 離家數載,這一頓念叨是少不了的。 “你給我句準話,什么時候成親?” 李氏見自己說了一頓,這兒子始終沒點回應,氣得直接拍桌子,也不再念叨,而是使出殺手锏。 “母親,這個,不著急的!” “兒子此番回來,已然決定去參加明年的春闈會試!” “當真?!” 聽到小兒子如此說,李氏也不管這兒子是不是成親了。 “母親,這種事情,兒子難道還能騙您?” “好,好,好,為娘就知道,我兒是有大志向的!” “既如此,你就安心溫書,其他的事情,都交給你大哥他們!” “母親,兒子本來就沒管什么事兒。” 沈四老爺有點小尷尬,他幾年沒回來,家里的事情,什么時候輪到他過問了? 不過,李氏也沒計較這個。 當天晚上,沈家辦了一場頗為盛大的接風宴,比當初給李義府這位李家的舅爺要盛大的多。 同一時間,縣尊區馮也在縣衙給傳旨太監王德順辦了一場小號的解乏宴。 規矩在這里擺著,區馮不敢過分,王德順也不敢過分。 畢竟,此番同行的,還有一隊皇宮侍衛。 皇宮侍衛,挑選的都是勛貴子弟,跟皇族,跟大雍休戚與共的他們,對皇帝的忠心,毋庸置疑。 每一次圣旨出京,這些皇宮侍衛也肩負著探聽天下訊息的職責。 回京后,他們每人都要寫一道奏折,將這一路上的事情事無巨細上奏給皇帝知道。 事無巨細! 包括路上的飲食,每道菜的價格! 許是正因為這樣的一些特別講究細節的規矩,讓大雍的歷代皇帝,都能對皇宮外的情況有較為清晰深刻的了解。 皇帝,只有知道皇宮外具體是什么情況,他們才不會成為聾子,成為瞎子,也才能精準施政,不至于被朝臣蒙蔽,成了那何不食肉糜的昏君。 “區大人,這沈家七姑娘,您可曾見過?” 酒桌上,王德順就把自己想了一路不得其解的問題問了出來。 他想不通啊,這謝家的那位小祖宗,到底為啥就瞧上了這沈家的姑娘呢? “這個,不怕天使笑話,下官還真的沒見過沈家七小姐!” “這沈家,在柳城,是一等一的的大戶人家,良善之家,雖然府里的夫人、小姐也會經常到街上施粥做善事什么的,可,規矩也是真的規矩。” “那這事兒可真的就奇了怪了!” 王德順想不通。 事實上,想不通的何止一個王德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