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軍國大事,不可不慎。 這在歷朝歷代,都是要慎之又慎的事情。 然而,在大雍,不存在的。 盼著來一場大戰(zhàn)的,可不單單是朝堂上的這些官員,還有勛貴,便是下面的軍兵,其實(shí)也在期待著。 大雍,其實(shí)一直都有軍功制。 開疆?dāng)U土,由平民改變出身,就沒有哪個軍兵不想的。 他們從成千上百的競爭者中殺出,成了吃糧餉的軍兵,可不就盼著能遇到一場大戰(zhàn),從而建功立業(yè)。 怕死? 人生一世,誰能不死? 庸庸碌碌一輩子,也得死。 既如此,好男兒何不痛快廝殺一場? 運(yùn)氣好,建功立業(yè),光宗耀祖,封妻蔭子。 運(yùn)氣不好? 那就早死早投胎,下輩子重新來過。 不過,大雍雖然已經(jīng)決定對西域諸國用兵,卻沒有對外發(fā)布任何的消息,而是悄然調(diào)動了三萬禁軍,以演練為名。 大雍的禁軍演武,每年都要搞上幾次。 所以,此番大軍調(diào)動,即便是西域諸國在京城的秘諜,也沒有得到任何的消息。 一直等大軍抵達(dá)西北邊境,與西北的邊軍匯合,熙和帝才發(fā)布了圣旨,宣布對西域諸國用兵。 理由很充分,討伐不臣。 西域諸國跟北地戎族勾結(jié),在京城安插奸細(xì),打探大雍軍中消息,這是鐵打的事實(shí)。 圣旨傳出,朝野震蕩。 群臣紛紛上書,請戰(zhàn)。 這個請戰(zhàn)純粹是個人意愿。 “胡鬧!” “你們都是文臣,如何上得了戰(zhàn)場?” 熙和帝看著這些個請戰(zhàn)的文臣,氣得摔了他們遞上來的折子。 “陛下,臣雖為文臣,但儒家六藝,臣自認(rèn)不輸任何人,臣也是弓馬嫻熟的!” 這位開口的,乃是督察院的一位御史。 “陛下,臣等可以作證,林大人能開三石弓,百步之內(nèi),有穿楊之術(shù)!” “臣也可以作證!” “好,就算林卿有此神射,那你們呢?” “陛下,不敢欺瞞您,下官自幼天生神力,力能扛鼎!” 這位卻是兵部的一位主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