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光幕上接連播放《年幼稚嫩的小公主到達了朔方》《略有謀算的公主開始剿匪》《文韜武略的壽安公主進入回紇》《戰無不勝的少年名將一戰成名》 李世民眉飛色舞,大聲贊賞:“不愧是朕的玄孫女,有朕之風!” 又側頭看向坐在身側的平陽昭公主:“阿姊當年在戰場上亦是如此所向披靡。” 平陽昭公主坐在椅上,安靜看著光幕上手持長槍沖入戰場的女郎,眼神中滿是追憶。 這個和她當年一樣活潑的玄孫輩小公主,和她自己的身影似乎在記憶中交疊在了一起。 “我喜歡她。”平陽昭公主撫摸著自己手掌上的薄繭。 那些人說公主不能帶兵。 她帶兵了,還打了一場又一場勝仗,打下大片關中之地,守衛太原老家腹地,所鎮守之關因她而更名為娘子關。 平陽昭公主驕傲看著光幕上李長安在戰場上橫沖直撞的身影,重復道:“我喜歡她。” 李長安曾經拿“高祖之平陽昭公主”的例子來說服李隆基將她派往邊關,她是李長安的前有古人。 如今她也看到了自己的后有來者。 前有古人,后亦有來者。 光幕上正在播放李長安與蕭喚君臣相得的畫面。 【. “唉,日后我還要多仰仗將軍提點呢,我視將軍如腹心,何必如此多禮。”李長安面上滿是真誠。】 “君臣相得,本該如此。”李世民興高采烈,“不愧是朕之血脈,和朕真是一模一樣啊。” 君臣上下一心,大唐才能蒸蒸日上。雖然李隆基這幾年做的那些糟心事讓李世民憤怒極了,可只要下一任帝王能夠及時撥亂反正,大唐就還能接著強盛。 光幕中李長安走向了書桌,拿出一本書開始奮筆疾書。 “真是好學,此子類朕。”李世民越看越滿意,指著李長安向眾人炫耀。 直到下一刻,鏡頭聚焦于桌案上。 《三句話讓臣子為我效死》 李世民的笑聲戛然而止。 下一刻,鏡頭轉向擺放在桌面上的其他幾本書。 《漢高祖記事》《太宗皇帝起居錄》《高宗皇帝起居錄》 李治劇烈咳嗽了起來,詫異:“關朕什么事?” 他有間歇性頭風,身嬌體弱,壯的和小老虎一樣的李長安明眼一看也和他不是一種類型的人,怎么又和他扯上關系了? 他是有億點點喜歡扮豬吃老虎,遇事裝無辜,壞事讓別人頂上李治表情微妙了起來,默默低下了頭。 好像還真是跟他學的。 光幕中李長安掏出了一本《帝范》,看著封面蠢蠢欲動,似乎想要做些壞事。 李世民的肩膀瞬間就緊繃了起來,尾巴骨竄上來一股冷氣,把他頭腦沖了個激靈。 《帝范》這個書名他很滿意,不要改成什么《十句話教你當明君》這種直白的書名。 【為了避免死了以后被泉下有知的老祖宗打死,李長安還是忍痛放棄了這個好主意。 李長安嘆了口氣:“唉。”】 李世民忙不迭點頭,沒錯,你老祖宗我泉下有知,可不能給朕辛苦留給后人的《帝范》改名啊! “朕記得她和不少詩人都有往來,那個給她當老師的沈初還是狀元,怎么長安的起名水平如此”李世民不禁吐槽。 最后想了一圈,終于找到了合適的原因。 “肯定是長安忙著撥亂反正,沒有時間精研學問。”李世民很快就替李長安找好了理由。 李治動了動嘴唇,有心提醒自家父皇李長安和不少詩人交好,學問應當不差,這個書名可能和學問沒關系,單純是審美問題。 可看了看對李長安十分滿意的父皇和十二分滿意的老婆,李治還是沒說出來“曾孫女審美有問題” 這番話。 【光幕中李隆基正讓道士測算李長安的生辰八字,測出來是宰相命格】 在場眾人紛紛挑眉,李淵笑道:“看來此人修行不夠。” 武則天李治則表情平靜,李世民意味深長看了眼坐在安樂公主身側的武令慧,又默不作聲移開了視線。 武令慧面上帶著清淺的笑意,不發一言。 鏡頭再一轉,李林甫已經奄奄一息躺在床上了,他想要臨死前再見李隆基一面,李隆基派人將他抬入宮中,卻沒有見他。@“李隆基還是如此薄情寡義。”太平公主帶著譏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