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五集太女平定天下,安賊身死長安】 光幕之上,安祿山轉兵太原,一路順風順水,很快就到了潼關之下,而后被高仙芝攔在潼關之外。 李世民舒了口氣,在他看來只要有將領能攔住安祿山,這場叛亂就差不多要結束了:“高仙芝憑借潼關之險,據關死守,能撐上半年不成問題,只要等到河朔三鎮精兵來援便可化解危機。” 多虧李明錦在洛陽當機立斷扣下了封常清,封常清又給高仙芝寫了信,高仙芝這才能當機立斷從陜郡撤至潼關,保存力量守關。 “中原承平百年,臨時招募的士卒都是些烏合之輩,正面對上根本不是叛軍對手。”平陽昭公主恨鐵不成鋼道。 天知道她前面看著站在城墻上的唐軍被兵臨城下叛軍嚇得從城墻上掉下來的時候心里多無奈。 就算變成了鬼,平陽昭公主也覺得自己需要吸一口氧氣。 武則天忍不住提醒:“姑母,陛下,你們別自我欺騙了,要是潼關能守住,那長安根本不會陷落,安祿山也沒機會身死長安。” 平陽昭公主抱著一絲希望:“說不準標題里面的‘安賊身死長安’是指安祿山死于李長安之手呢?” “我觀局勢,高仙芝靠關而守,背靠長安城,士卒武器充沛,天子坐鎮長安,長安又是大唐百年都城,民心穩固,城中糧草雖比不上洛陽,可撐個一年半載應當沒問題,足夠精銳邊軍趕過來了。哥舒翰已經帶著隴右軍南下支援,半載內必定能趕到。” 平陽昭公主謹慎道:“大唐盡占地利人和,這沒法輸吧。” 李隆基雖說年紀上來以后昏庸了,但是腦子又不傻。 “姑母懂帶兵打仗,卻不懂人心。”武則天冷眼看著光幕,“李隆基先前最信任的安祿山反了,如今李隆基便如驚弓之鳥一般不相信任何將領,他三番五次命令高仙芝出關作戰,高仙芝不從,李隆基心中必定對高仙芝有所猜疑。” 安祿山和高仙芝都是胡人,安祿山反了,高仙芝手握重兵屯兵在潼關卻不聽圣旨出城作戰,李隆基便會懷疑高仙芝私下和安祿山有所勾結,打算一同反唐,打入長安殺了他奪走他的皇位。 人的理智在生死面前不堪一擊。 李隆基如今陷入了另一個極端狀態先前李隆基對邊將毫無防備,一次次加強節度使權力,王忠嗣手握重兵而束手就擒更是讓李隆基信心膨脹,他認為沒有人敢違抗自己。所以如今安祿山一朝造反,李隆基心中便會又怒又懼,他憤怒自己一向最看不起的雜胡敢起兵反他,又擔心不止安祿山一人要造反,生怕其他將領也造反背刺他。 果然下一刻光幕上,李隆基下旨賜死了高仙芝。 平陽昭公主深呼吸,怒火中燒:“這個李隆基簡直和李元吉一模一樣!” 上一次她見到這么奇葩的操作還是李元吉守太原把太原老家丟了自己棄城逃跑。 李世民本就鐵青的臉更加黑了。 李治偷瞄著李世民的表情無端想起了自己曾經刷到過的后世缺德小段子。 李世民一想到玄武門自己殺了兄長就陷入手足相殘的痛苦中但是一想到李元吉也死了就釋然許多。 雖然是后世人編出來的缺德段子,但也并非全無根據,畢竟自家父皇給李元吉惡謚“剌”,卻給了李建成一個不好不壞的謚號“隱”,分明那時候是自家父皇和李建成搶皇位,李元吉只是個從犯。 說李隆基像李元吉李治暗自吸了口氣,姑母罵的可真臟啊。 等等,李隆基好像是自己孫子來著。這下李治臉也鐵青了,抬頭看了一眼武則天,從老婆臉上看到了同樣的屈辱。 二人不約而同把能殺人一般的視線投向了李旦。 李旦嘟嘟囔囔:“兒哪里管得了他啊。” 他為什么叫唐睿宗,就是因為他識趣。老娘想當皇帝他就退位讓老娘當,兄長想當皇帝他就謙虛讓兄長當,兒子想當皇帝他就退位讓兒子當。當年他妹妹太平公主和兒子李隆基在朝堂上打得不可開交,他見勢不妙立刻傳位給李隆基跑路,這才能安穩活到老. 李旦的處事哲學就是只要我逆來順受,就沒人能找出理由殺了我。 “父皇,如今還有希望守住長安城嗎?”李治憂心忡忡詢問李世民。 李世民眼珠冰冷轉了半圈:“朕能從昭陵里鉆出去平亂嗎?” 李治懂了。 他爹上他爹行,但是他爹上不了,他孫子不行。 【… 李隆基連夜召集六軍護送他倉皇逃離了長安城,大唐的皇帝拋棄了長安,此時長安百姓尚且在睡夢之中,不知道他們的君王已經拋棄他們獨自逃跑大唐百年的強盛一夕崩塌,半壁江山淪陷,此時,早已虎視眈眈的吐蕃也趁虛而入,攻占河西走廊. …】 朝陽升起,赤紅的日光撒在太廟屋檐上,如血一般殘酷。宗廟社稷,江山百姓,通通被李隆基拋在了身后。 廳內鴉雀無聲。 所有皇帝的臉都黑沉如水。 沒有一個皇帝愿意看到自己經營了一生的江山一息之間由盛轉衰。 翌日,發現帝王已經拋棄都城逃走的長安城叛軍未至就陷入了一片慌亂,城門大開,無數達官貴人和百姓爭先恐后逃離這座注定淪陷的長安城。 一道發鬢斑白的身影站在了長安城門之前,李適之帶著數百將士,螳臂當車,消失在了如潮水一般涌來的叛軍之中,連一點漣漪都沒有濺起。 李世民眼眶通紅,涕淚連連:“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我李唐皇室到底還有血性。” “稚奴,你的孫子差承乾后人遠矣!”李世民斥道。 李治抬不起頭來,只能感慨一聲:“兒不如兄長。" 李世民抬眼看了一眼光幕,李隆基那張驚慌失措的老臉浮現在光幕上,氣的李世民腦殼一抽一抽疼,頭風都要發作了。 當年東突厥頡利可汗都帶兵打到長安城四十里外了,他也沒想過棄城逃跑啊。而是暫且服軟,和頡利可汗立下了渭水之盟,臥薪嘗膽發育了數年之后派李靖蘇定方出征把頡利生擒回長安給他跳舞。 他的后人怎能如此懦弱呢? 所幸眼不見為凈,李世民把視線移開,打算等李長安出來再看。 左右掃視一圈,眼神不受控制停在了躲在角落的李淵身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