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面對天災,他們只能積極賑災。 除此以外,毫無辦法。 ...... 【朱見深立即頒布救市方案,派出公關團隊。】 【讓安全總監白圭暴力清場,帶 25萬明軍下場,殺了四萬鬧事員工才穩定局面?!? 【《明史》中記載,“血流成河,然亂遂平”。】 【接著華中區分管原杰出馬,開倉放糧,讓百萬流民重新入職?!? 【一人一個身份證,分田地,免賦稅?!? 【同時允許以工代賑,修堤壩和水利,讓流動員工自己打工掙飯吃。】 【這一套操作下來,勛陽直到明末,市場都相當穩定?!? 【危機一解除,總部立即派人重建員工數據庫,所有員工土地均需登記在冊?!? 【幾口人幾頭牛,誰交稅誰破產,都得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災后重建和企業擴張兩手抓,耕地新增 10萬頃,稅收增長 30%?!? 【大明集團觸底反彈,從破產邊緣重回商業巔峰?!? 【1467年,大明正式邁入成化中興的鼎盛時期。】 ...... 李世民在視頻的解說中,敏銳捕捉到了“以工代賑”這個詞。 他從天幕的只言片語中揣摩著這個詞的意思。 這是大災之后,朝廷組織興修堤壩和水利,讓流民干活換糧。 李世民的眼睛逐漸亮起。 以工代賑好??! 這比直接發放糧食好太多! 堤壩和水利也修了,流民還能分到糧。 而流民有了活干,有糧食吃飽肚子,就不會鬧事,更不會到處逃荒。 待工事完成,流民也分得田地,就變成了穩定人口。 這對受災地區的災后重建和經濟恢復,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 以工代賑,此法妙極!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