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況且李遺、王伉等人還是汝益州士族出身。 汝等就不怕此等做法將朕激怒,繼而對益州士族大開殺戒嗎?” “既然知道大漢不可興,又不愿陛下為興漢如先帝、丞相那般逆天而為,波及吾益州士族。 吾自然要將事情做到‘萬無一失’。 挑起蠻夷反叛是為延緩各地開發繳獲土地、資源,令陛下無暇他顧。 對心向朝廷之郡守行襲殺之舉,是為剪除陛下在地方上的黨羽。 若事成,陛下為穩定朝堂、地方局勢,當再無力行北伐之事。 吾等益州諸公當可獲得主動權,進一步勸諫陛下放棄興漢北伐這等無善果之逆天之舉!” “說得好!此舉若成,確實會令朕首尾不能相顧,大大延緩朕北伐計劃。” 說著,李世民復回龍案之后,嗤笑道: “但是杜太常也不要忘了,馬岱、馬承等麾下數千西涼鐵騎; 王平、姜維、魏延、陳到等麾下數萬丞相調練之精銳蠻兵; 吳懿、吳班所部東州兵等…… 以上這些,可皆是朕的心腹! 汝等益州士族手中那點本地郡兵、家丁死士,并不足以威脅朝廷! 若朕愿意,可學劉焉父子,隨時驅使手下精兵屠戮汝等益州人士。 只要是膽敢與朝廷作對之人,皆不足慮!” 杜瓊聞言,又是一驚。 沒想到陛下早有將益州諸公屠戮之心,怕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借口,這才只在朝堂之上與益州諸公斗智。 今日陛下表現,顯然是已經有了借機清除異己之心。 此時只可潛身縮首,保住自己性命。 還好自己先一步向曹綾、夏侯霸表明心跡。 只待將今日之禍避過,此后自己定當忍辱負重,靜待蜀中巨變、曹魏伐蜀。 拿定主意,杜瓊趕忙附和陛下道: “陛下高論,老臣恍然! 以往老臣只顧探索讖語之奧秘,導致輕視了陛下興復漢室之決心。 如今陛下手握多支精銳,又腹有珠璣,心有遠志,老臣敬服!” 李世民見杜瓊有趨炎附勢、明哲保身之意。 心道,此人若不是執著于安享太平,鐵了心要與自己北伐大業相背而行,還真能算得上可用之良臣。 可惜,其罪行累累、又是自己北伐路上的絆腳石,自己絕不會重用之。 既然杜瓊有茍且之心,那自己正好順水推舟,留他一命,令其以出賣同謀來換取自己性命。 今次事后,其諸多把柄、罪證在自己手中掌握。 益州士族“領軍”之人,將徹底成為自己手中玩物。 此后益州反對派,在自己眼皮底下將再無法統一行動,攪亂朝堂、地方。 但凡益州諸公再有大舉動,自己只需以今日之事威逼杜瓊,其為自己地位榮華,也必不敢隱瞞什么! 想到此處,李世民戲謔道: “見杜太常今日立場、神情、舉止變化如此之多、之快,朕還真的有些舍不得就將汝治罪。 留著汝在身邊,時常觀看汝為茍且偷生、安享榮華丑態百出、不顧同系之義出賣手下之人,倒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言罷,李世民令黃皓為杜瓊拿上筆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