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隨后,李仁以及其余參與此事的益州士族,同時被都護府、太守府聯合問罪。 李仁罪大惡極,證據確鑿,依旨不需上報就地正法。 汶山郡晚于其余諸郡,最終也將此事徹底查清并處理。 同時陰平太守廖化配合馬承等陰平都護府人員,也按照陛下指示,與譙周胞兄譙聃斗智斗勇。 最終譙聃經不住廖化等人軟硬兼施,將自己所知盡數道出。 廖化等人也暗箱操作,給了譙聃一個“受人蠱惑、裹脅,參與擾鬧州郡”的罪名。 完成陛下囑托,留了譙聃一命,之判杖刑后入獄三年思過。 但譙周、譙聃兄弟倆以外,其余參與陰平郡擾鬧州郡、謀害太守之人,皆遭受嚴懲! 李世民年關時定下的飛箝之策,到此也算圓滿完成。 益州士族從之前爭先搶換邊境荒地,到后來自以為得逞,直至如今被朝廷抓住把柄屠了個血流成河。 蜀中二十一郡,包括邊地急報牽扯的七郡,此番總共被斬首、流放逾千人。 另有貶官削爵、下獄悔過者不計其數。 其中絕大部分皆為益州人士反對北伐派。 更有李福、王彭、王振等朝中地方位高權重者,都已押解成都等待陛下審判。 若陛下無意高抬貴手,幾人最少也是抄家問斬、夷滅三族。 朝廷這番大張旗鼓調查、審核甚至問罪各地士族官員,不到一月時間竟殺得蜀中各郡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朝中益州士族知其原委,自知無話可辨,只能認栽。 但地方上平日少在官場混跡之士族豪強,卻是有些恐慌了。 建興十三年夏至,以蜀郡、巴郡、漢中郡等地方士族豪強為首的“抗議朝廷暴政”隊伍,集結成都,準備向朝廷施壓,逼朝廷給眾人一個說法。 杜瓊、譙周等人見益州士族代表蜂擁而至,聚眾跪在皇城門外喊冤,嚇得汗毛倒豎。 心道此番只顧著借機清除異己,穩固在朝中、益州官員之中地位,卻把這些不在朝中、地方為官的土豪忽略了。 倘若就此鬧將起來,陛下雷霆之怒再起,怕不是又有幾人要遭殃。 任由陛下這般鎮壓下去,屆時益州士族官場、民間皆遭受重創。 那日后益州易主之時,自己還有什么籌碼與新朝廷談條件呢? 二人一邊向陛下匯報此事,一邊著心腹前去皇宮門前向眾人解釋此次事件原委,生怕事情鬧大自己地位受損。 然而,杜瓊、譙周正與陛下在御書房商議此事時,卻收到一個令二人絕望的消息。 聚集成都喊冤之人,居然請來了一位在益州士族乃至朝中都極其有分量之人。 此人曾受到劉章重用,又曾令先帝懼服,就連當今陛下在此人面前也的禮讓三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