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霍弋在旁目睹全過程,見逍遙公將事件基本平息,大為振奮。 不等范寂發話,霍弋先一步行至范寂身邊,小聲道: “陛下有旨,鄭度雖氣量有限,但可稱忠義之士,請逍遙公不要為難。 今日事件,任憑逍遙公替陛下安撫眾人,不需有所顧慮。” 言罷將陛下手諭取出,雙手捧給范寂。 “此乃陛下手諭,意在為逍遙公之舉止言行證明。 請逍遙公收下并善加利用!” 范寂見陛下如此周到得體,且對自己無條件信任,一股暖意油然而生。 恭敬接過霍弋遞上的圣諭,躬身俯首道: “貧道謝陛下恩典、信任!” 此情此景均被臺下之人,包括鄭度看在眼中。 大家發現逍遙公恭敬之舉,皆疑惑,但轉念一想,能令逍遙公如此恭敬,恐怕也只有陛下了。 逍遙公大才、大賢且灑脫不羈之人,竟然能對陛下如此敬服,看來當今陛下確實可稱為“明君”。 想到此處,眾人對此番唐突來京之舉慚愧之至,均躬身靜待逍遙公傳達陛下圣意。 范寂展開陛下手諭,認真觀看,確認陛下意思后,昂首鄭重道: “眾位,陛下有圣諭在此,其內容是令貧道全權代表朝廷以及陛下發聲。 除了將此次誤會解除之外,陛下嚴令貧道不得以公謀私為難任何參與此次事件之人。 陛下如此,吾等益州人士還有何不放心的?” 眾人聞言皆羞赧點頭稱是。 鄭度見狀,心中也有些懊悔。 心道,也許是自己執念太深,將亂世之中互相攻伐之事當作評判君主德行標準,致使自己對于先帝代劉璋、救蜀中黎民之舉耿耿于懷…… 正思慮間,范寂聲音在鄭度耳邊響起。 “鄭公,陛下仁德,知道鄭公心中有所芥蒂,定然會對此事有所偏見,特令貧道不得為難鄭公。 如今貧道見鄭公有所思慮,想到鄭公應是心有所感。 既然如此,鄭公何不放下心中芥蒂,安享晚年?” 鄭度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嘆氣道: “謝逍遙公提點,謝陛下恩典! 老夫這就返回家中,以后再不過問天下之事……” 言罷鄭度向臺下眾人拱手一拜,正色道: “諸位,方才老夫所言多為一時情急,氣急敗壞之言,大家不必放在心上。 如今陛下繼承先帝衣缽,心懷天下、濟世匡漢之君。 之前嚴懲益州官員之事,定是有因有果之舉,若無不臣之心,陛下定不會為難任何人。 老夫言盡于此,日后此等拋頭露面之事,還請諸公另請他人,告辭!” 不等眾人反應,鄭度向霍弋、范寂以及臺下眾人一拜,而后昂首下了高臺,向城外而去。 范寂見民心已穩,將此番事件來龍去脈向大家言明。 待眾人將懸著的心完全放下之后,范寂還不忘提醒大家,“日后若朝廷有政令使大家不明,可先向自己詢問,然后再做決定”。 一切處置妥當,范寂向眾人告辭,隨霍弋一同回宮向陛下復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