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此番一定要小心謹慎,盡量讓群臣自己提出派誰、用那些兵。 到時他們自己建議的人員與兵馬在邊境露怯,那就怪不得自己不看好原有兵制了…… 拿定主意,李世民令黃皓連夜去通知鄧芝,莫要將今日之言告訴他人。 輾轉一夜,終于熬到翌日清晨。 李世民將自己一夜所想簡單梳理一下,而后用了早膳,帶著黃皓等人一同去了勤政殿。 眾大臣跪拜之后,不等黃皓“有事啟奏”的話音落,鄧芝便快速出了班列。 “啟稟陛下,臣鄧芝昨日訪吳歸來,有要事啟奏!” 眾人上朝之前,見鄧芝也在等候上朝的人群中,便大致猜到吳國有情況。 一通詢問之下,大家也將孫權欲相邀伐魏之事了解個差不多。 鄧芝此言出,大家有了心理準備,也就沒有著急討論。 眾人都靜靜的看著陛下,等待陛下了解情況后如何表態。 李世民心中也早就有了計較,此番與上次雍涼之事不同。 上次算急情,自然派就近的精銳去處置,因為沒時間商討計劃。 這次算是吳國將問題拋了出來,供大家商討出最佳解決辦法,而后執行。 見眾人靜聽,李世民微微一笑,抬手道: “伯苗將軍平身,將吳國消息一一道來。” 鄧芝將昨日匯報給陛下的情況,在朝堂之上又說了一遍。 最后還不忘表明“自己已經越階答應孫權出兵”的意思。 眾人將整個情況詳細了解之后,終于還是壓不住心中疑惑,相互討論起來。 “真是多事之秋啊,丞相走了不到一年,咱們蜀中光是大戰就兩次。 平叛剿匪就不說了,那是為了穩定后方。 前些日為了一個小小氐王,陛下甚至派出僅有的一支西涼鐵騎參戰。 今次東吳又來邀請伐魏,不知陛下又當如何處置……” “昔日丞相北伐之時,數次相邀,孫權無不響應。 如今形勢反轉,換做東吳前來邀請吾等伐魏。 此時雖不宜大動干戈,但于情于理,又都不能駁了孫權面子。 要我說啊,陛下隨便派支偏師過去壯壯聲勢就好,沒必要精銳盡出。” “要說起來,既然出兵之事不可避免,倒不如趁機推薦身邊有才能之人前去歷練。 反正也是輔助東吳牽制魏軍,想必也不會有多大風險,正合適歷練。” 李世民仔細分辨堂下眾人心意,發現大多數人對于是否出兵倒是無所謂。 大家最擔心的還是此番出兵能否順便為自己派系歷練人才。 按慣例等眾人討論基本停止,李世民輕輕敲下龍案,正色道: “此番東吳相邀,朕實在找不到合適理由拒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