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第二級家數最多,基本都是上萬私農。、 這一級要強制劃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土地、人口歸朝廷。 剩下第三級有些資產的,酌情劃分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三歸朝廷。 加上蠻夷之民,一套算下來,如果此方法完全實施完畢,朝廷能多出二百來萬在冊人口,土地更是不計其數。 加上之前的土地,在冊人口,自己的大漢,也能有三百萬在冊人口。 這么比起來,與魏吳在人口上差距就沒那么大了。 有了土地和人口,接下來只需要以“均田制”將劃出來的土地平均分給劃出來的農奴即可。 然后在這些地方施行“府兵制”,若干戶為一府,每府定期抽調五分之一的人前往各地參與郡縣守衛。 剩余的人閑時習武,忙時種田,所有人可任意與軍民士族通婚。 這些人十稅一,但是要自己購買鎧甲兵器,誰買的要登記在冊,定期監察。 只能向朝廷名下的工坊購買。 這樣一來,府兵有自己的田地,不需要向地主交租,只需要向朝廷叫很低的稅。 同時遠征時自備兩個月糧食。 有戰斗時國家可以適當加征府兵,沒戰斗時,大家大部分時間都是類似屯田軍的富農。 假以時日,國家軍力必定強盛,有了地有了糧食,兵役又不那么重。 軍隊士氣、質量自然提升一大截。 同時將軍除了自己部曲,不在長期統領某只軍隊。 也大大降低了武將擁兵自重的幾率。 將一切整理妥當,李世民在年終宴會上,向眾人正式宣布了施行新政。 眾人知道此次連吳伐魏,自家軍隊丑態盡出,根本沒臉反駁陛下。 新政得意在朝堂上順利通過。 但是朝堂上通過,不代表到地方上能順利執行。 杜瓊、譙周等益州士族,早被陛下嚇破了膽,也不敢輕易在地方上使壞。 那些遠離朝堂,不服新政的刺頭,也被張嫣、楊苒、張著、卓膺等人率領的三千飛騎衛,血腥鎮壓。 建興十四年春夏之交,蜀中新政徹底實施,飛騎衛在地方殺了不下萬人,才將所有不滿新政之人鎮壓下去。 在眾人惶恐與期待中,新政如雨后春筍,迅速在蜀中生根發芽。 看著一天天繁榮的大漢,還有日益強大面貌一新的軍隊。 之前對與新政還有些怨言的人,也逐漸接受并加入到新政中來。 整個蜀中一片欣欣向榮之象。 終于,兩年后,公孫淵起兵自立,曹叡司馬懿攻滅遼東。 李世民經營了四年的蜀漢,也到了與魏國一較高下的時候。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