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大秦第一支建設兵團-《風雪滿弓刀》
第(1/3)頁
三月,氣溫已經逐漸回升。
天不冷了,草長鶯飛,碧樹如海,天空也澄凈湛藍,只有輕薄透明的云絲,三三兩兩,描在天穹上。
就是這樣的好時日,秦蜀邊境上卻氣氛凝滯,讓人壓抑。
秦國出兵二十萬,由大將軍宇文忠統帥,進攻蜀國。
蜀國這邊也得到了消息,派了大軍駐守邊境,嚴陣以待。
沒人會小覷二十萬秦軍的戰斗力,如果是進攻,正面對決,天下沒有哪個國家敢保證絕對勝利。
但只是防守的話,蜀國卻很有信心。
原因無它,地勢地利而已,蜀道艱難人畜難行,除了長了翅膀的鷹雁,想要跨過莽莽大山,難比登天。
秦軍就算是再能打,在大山里跟蜀軍打仗,勝率并不算高。
對于秦軍來說,打蜀國,最難的就是前期的戰斗。
只要能打通這蜀地莽山,進入到巴蜀平原,基本就可以鎖定勝局了。
平原上干仗,蜀國再加一個,也不是秦國的對手。
但,前期怎么打?
宇文忠其實很頭疼,他想了不少的策略,但有些東西不是簡單使一兩個計策就可以擺平的。
其實在正式開戰之前,秦國這邊的暗諜策反等行動已經開始了。
只是這些畢竟是陰謀詭計,真要贏還得正面戰場一刀一槍去廝殺。
二十萬秦軍渡過橫水,遠遠就看到了一片高聳的山脈。
這山脈就像是有著棱角的長龍,橫亙在大地上,將大軍的去路擋住。
宇文忠分兵三路,右路燕武率領五萬人,去攻打位于天架山竟水上游的魚嘴口。
如果能拿下魚嘴口,就可以沿著竟水進入巴水,直入蜀國境內,這是一條水路。
而宇文忠自己則率領十萬大軍,進攻蜀國邊境上的第一座城池——柴城。
柴城位于天架山脈與和夷山脈的中間,依山而建,城池堅固,極為難攻。
就這么說,柴城三面都是山,包圍是別想了,只能正面強攻硬上。
而左路大軍則由李飛率領,去攻打位于和夷山的飛雁關。
飛雁關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稱號,而且絕對名副其實。
因為飛雁關坐落在海拔四百米處,兩邊全是山,只有中間的一條路可以上去。
過了飛雁關,就可以繞到柴城背后,或者是往東走,攻打梓、武源以及房城等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