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朱元璋頷首后狡辯道:“但吃絕戶只是偶爾的情況,偶爾有不仁不義之人。” 章誠道:“吃絕戶是偶爾的現象,那是因為出現絕戶的情況本身就不多,但如果有權,那就不只是敢吃絕戶,正常的農戶,只怕也是敢吃的!” “那你的意思?” 朱元璋問道。 章誠道:“連民智都沒有開,鄉民大多連何為國何為天下的意識都沒有,就讓他們自己收稅征稅,那他們就只會拼命斂財!” “與其如此,還不如讓官員負責!” “至少官員是流官,沒有包庇異鄉他族之心,再加上,官員好歹都有些見識,知道天下長治久安的根本在于國泰民安,而國泰民安需燮理得稅政上不壞國家大計下不害民流離失所,也就不得不有所收斂。” “何況,隨著天下承平一段時間后,天下士紳必然增多,那時為糧長的必是士紳,而不再是普通鄉民,所謂糧長制就等于讓士紳又有征稅權,與現在包稅有何區別?” 朱元璋聽后許久未言。 突然。 朱元璋又問章誠:“既然章先生認為民智未開,還只能靠官吏,那足下為何還要三百義軍兄弟不與士紳媾和,從而拒絕他們的犒軍之舉?” “因為這三百義軍兄弟只是種子。” 章誠回了一句,就看向朱元璋繼續說道: “這些人將來不是公侯就是將帥,所以,有意讓他們和士紳保持距離,可以避免他們過早與士紳同流合污,這是好事。” “而這樣一來,因為掌兵者短時間內沒有和士紳結盟,所以我們就能一邊開啟民智培養人才一邊改革。” “哪有上位你這么急的,想用二十年如一日的改革風暴,只在天下初平之時,就把上千年的痼疾根除干凈。” “這可能嗎?” “這不可能!” “就比如這稅政,即便要民眾自己繳稅自己報稅,也得等民智大開,技藝大革新,不因為自己去繳納而耗損太大且不方便才適合這樣去做。” “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得靠官吏,靠我們自己培養的稅政官僚去做征稅。” 章誠說后,朱元璋頗感失落且沮喪,只點頭道:“也是!章先生一語驚醒夢中人。” 接著。 朱元璋又問著章誠:“可這開啟民智要多久,我們這一代人能成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