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許多豪紳大戶都以響應章誠濟民的名義,開始大規模賑濟流民,同時出力幫助流民往集慶城遷徙。 一時間,集慶城內外就出現了很多流民。 章誠知道這是豪紳大戶別有用心地想通過這種方式逼他放棄以民為本的基本政策。 畢竟無論如何,眼下已是冬十月,就算明年開始在集慶路一帶大規模春耕,也得到夏秋才能收獲許多糧食來養軍養民。 而現在,來多少流民,就會白白消耗多少糧食。 中華軍的糧食的確也有限,既要供應十多萬的大軍,還要供應數十萬工匠與脫產官僚,如果流民再不斷增加,只能加大財政支出,拿從胡元權貴官僚手里沒收到的財產去購買糧食。 只是這必然意味著糧價會高漲。 存有大量糧食的豪紳大戶會大賺一筆不說,關鍵人家愿不愿意把藏在地窖里的糧食拿出來賣都是個問題。 但好在章誠現在培育出了土豆。 他不用擔心明年春荒的問題。 只是章誠現在需要把大量流民組織起來,以營田的方式先將荒廢的田地利用起來,種上土豆。 江南氣候溫暖,一般而言,土豆可種兩季。 十月種下去,臘月底或者正月初就能收獲。 現在,章誠要做的就是趕緊讓人將他培育的土豆和他囤積的土豆搬運到集慶來,作為接下來營田播種的種子。 為此,章誠將湯和叫了來,讓他專門率船隊跟著舒安國一起回滁州運他囤積在滁州知州衙門的土豆。 “那些胡元權貴官僚的私田先不要分,先統一劃歸為官田,眼下要緊的是把流民都組織起來,去營田墾荒種土豆,包括那些俘虜,皆組織起來去種土豆,統一編為營田軍,從滁州兵學、滁州州學里抽調快畢業的學生,讓他們提前畢業,去營田軍擔任官校,監管流民和俘虜們種土豆。” 十月初三這日,章誠在內閣值房,對李善長、楊憲等內閣屬僚做出了營田的具體安排。 李善長等拱手稱是。 只是因為現在中華軍剛剛據有集慶,而內政方面又要恢復生產又要開民智興教育,所以很需要人才,使得章誠之前創建的滁州州學和兵學畢業生完全不夠用,現在要設立營田軍,就只能讓這兩學校的學生提前畢業。 好在營田也不是什么復雜的事,就是組織流民和俘虜們,在荒廢的土地上種土豆,然后到時候就收土豆,只是需要臨時學習一下播種技術。 繆大亨就被派作了營田軍總兵官,負責在集慶路、太平路這些義軍據有的地方組織流民和俘虜種土豆。 李善長則擔任了營田軍總訓導官,負責提高技術指導和監督營田過程。 因為李善長被章誠教過怎么種土豆。 “李閣老,這土豆真能高產,還收獲得快?” 繆大亨看了一眼正被組織起來,排成長龍一樣,跟沿江大量荒地對戰的百姓和俘虜們,問起來指導和監督營田軍官校門的李善長來。 眼下,章誠已開始對內閣閣臣以閣老相稱,所以繆大亨等也就都跟著如此稱呼起李善長等人來。 李善長則回答說:“章先生豈會騙爾等,放心種吧!” 李善長說著就繼續往別處走去,一邊走一邊對繆大亨說:“章先生是真把這些庶民放在心上的,所以竟早就準備了這種新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