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華興軍把移民送到英國后,英國也不是無條件的接納他們。 如今戰爭緊迫,需要大量的士兵進行戰斗。 華興軍運送移民的軍艦一到港口,將近十幾萬英國士兵荷槍實彈的在岸上迎接。 俘虜之中,只要四十歲以下的美國人,全部都要加入英軍,準備迎接對德國的進攻。 俘虜沒想到,竟然從一個戰場走向另一個戰場。 不過這倒是也能正常,英國要是沒在俘虜身上做什么打算,他們憑什么要無償接納俘虜,還要為俘虜付出巨額的路費。 大部分俘虜還是很快的想通了這個問題,為了家人和孩子,也只得暫時的為英國效力。 但是也有想不通的,當場就要發生嘩變。 英國軍隊也給予了強力彈壓,誰敢鬧事當場就被槍斃。 華興軍總共運送了十幾趟俘虜,將近五百萬青壯年,英國在海岸上當場就打死上萬人! 這些青壯年被武裝起來,很快就被分開編入了各個部隊。 英國現在本來已經編入了三百多萬的正規軍,現在實力倍增,在一年間翻了一倍,擴充到了六百多萬。 這對德國來說絕對是個威脅,希特勒知道這個消息后,暴跳如雷的就罵起了喬志清。 不過他罵歸罵,也非常的無奈。海軍一直都是德國的弱點,自從主力軍艦被全殲后,德軍在海上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華興軍把俘虜運到英國,眼睜睜看著英軍擴充軍隊,無奈下只能在陸地上加強防御,嚴防英法在法國登陸。 法國對德國來說,不但是西部的重要屏障,還是物資和財賦的重地。 歐洲大陸的經濟,法國和德國可以占到一半。只要牢牢控制法國,德國就還能源源不斷的把戰爭進行下去。 在去年,希特勒本想對波蘭和俄羅斯發起報復性打擊,但是在戰場上卻連連受挫,并沒有占到任何便宜,戰爭也進入短暫的僵持之中。 希特勒不想陷入這種持久戰中,當初再度發起東線戰役,也就是為了敲打下波蘭和俄羅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