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女真騎兵一潰千里,大量難民涌入明朝境內。 朝鮮士兵將城鎮焚毀,大肆劫掠財富,將女真部落變成一片焦土。 明朝大力扶植的女真衛所(民兵武裝),完全不堪一擊就被朝鮮甲士消滅了,橫尸千余里。 見此情景,遼東總兵官都督巫凱便上奏朝廷,明朝不得不出面調停遼東局勢。 要求朝鮮方面歸還劫掠的畜生和人口,遭到打擊的女真部落只能往南遷徙,進入了兀彌府(遼寧)境內。 遭到朝鮮的軍事威脅,女真部落只能逃進北方黑森林或者進入明朝境內。 朝鮮人逐漸壟斷了高麗參和各種值錢的貿易,強迫女真人當苦力干活。 成為遼東地區的一個地方強權,種種跡象都表明朝鮮即將成為下一個遼東大王。 于是,明朝允許女真部落進入明朝境內生活。 再次收編女真殘部,將其安置在建州(遼寧)。 定居于蘇克素滸河(今蘇子河),也就是“建州三衛”的由來,用來制衡朝鮮王國。 明朝還給女真部落提供火力支援,專門為建州開設馬市。 女真部落在經濟扶助下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態勢。 建州女真重新發展了數千民兵武裝,但是仍然打不過朝鮮甲士。 于是建州女真認為是明朝的政治錯誤,導致女真部落慘遭殺害。 將怒火宣泄到明人身上。 兀良哈李滿住和斡里朵部董山掌本衛和左衛后, 拋棄了父祖忠于大明的傳統信念,不斷向南擴張。 他們對明朝玩起了兩面派,表面接受招撫,貢獻方物,暗地里卻派兵南犯,。 使明朝在遼東設立的關堡步步后移,讓遼東的新賓、桓仁、清原、寬甸等與山地區域已經盡入建州女真之手。 正統、景泰年間的明朝正在全力對抗北方愈加強大的瓦剌蒙古勢力。 而對東北地區的無力掌控,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女真人在這一區域的發展,為后來遼東局勢的失控埋下伏筆。 女真部落暗中陰附朝鮮,反過來對付明朝,在邊境殺掠不絕。 公元1466年,女真首領董山(努爾哈赤五世祖)率領女真騎兵殺掠邊民10余萬人。 擊敗明朝總兵鄭宏的部隊,緊接著入侵鴉鶻關。 在雙嶺埋伏將明都指揮史鄧佐殺死。 女真騎兵掠奪的領地包括(開原、撫順、窺鐵嶺、寧遠、廣寧),朝鮮授于董山官職“中樞密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