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北方因為氣候問題,無法產太多糧食,就要靠南方來支援。 這也是朱祁鈺要開發海南及想要拿下南洋諸國的原因。 有了糧食,大明不僅可以止住國力下降的趨勢,還可以讓大明變得更加強大。 而明朝的衛所制度也隨著明朝的腐敗而名存實亡,這使得明朝邊境逐漸廢弛。 所有這一切的轉變,女真逐漸壯大的根本原因。 在女真壯大的過程中,明朝在前期還能進行一系列類似于金國對蒙古的減丁政策那樣的軍事討伐行動。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成化犁廷。 但是,隨著明朝的繼續衰落。 到萬歷時期,衛所制徹底崩壞,明朝不得不采取募兵制,這極易導致將領擁兵自重。 李成梁就是典型例子,在這種情況下,后金能不能崛起,不是取決于紫禁城內的皇帝,而是取決于大權在握的李成梁。 所以,衛所制也是要改革的。 大明今后當實行募兵制,不再保留軍戶。 而且,對于武將,也要經常調動,不能讓一大將長時間呆在一個地方。 沒有影響到遼東的實力,想要徹底解決遼東問題簡直是天方夜譚。 這種情況下,就是天上掉下機會,明朝也抓不住。 對于遼東之外的四百多個衛所,朱祁鈺覺得應該全部撤銷。 這些地方又不是大明真正的國土,還給他們名義干什么。 冊封的當地部落酋長也應該撤銷掉。 過去是為了拉攏這些人,讓東北這片地變成大明的附屬。 可歷史證明,這一政策在東北這塊地方是行不通。 最好的辦法是消滅這些部落,將東北這塊地方徹底變成大明的國土。 然后遷移百姓來這里開墾耕種,培種耐寒作物。 按照后世的推算,大明的百姓并不止朝廷登基的這么少。 大明是有足夠的百姓可以遷移的。 除了國力下降,大明對東北的民族管理也是導致建州女真崛起的一個原因。 明朝的遼東問題,是中原的農耕文明和長城以北的游牧和漁獵文明的問題。 本質上就是民族問題。 在遼東的東北方,是女真,而在西北方,則是蒙古。 所以這不是兩個民族的事,而是起碼三個民族的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