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遼參和皮毛都是好東西,給予大量拿到關內來賣。 關內的東西也可以大量拿到遼東、建州和海西及海東賣。” 商輅繼續,東北地區人多了以后,商業自然也要跟上。 大明現在的稅收重點就是商稅,只有商業發達了,朝廷的稅收才會增多。 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的治理需要不少銀子,朝廷不可能一直輸血,要讓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自給自足。 “賞學士說的不錯,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幾地,朝廷不可能一直輸血。 人口發展最好還是以現有遼東百姓為主。 除了百姓還有軍戶。 遼東二十五衛,其衛所除軍事功能外,還兼理民政。 遼東的人口,絕大部分是軍隊及其家屬、幫丁等。 我們不能把這部分人給忘了。 太祖定下軍戶制,是為了給朝廷省錢。 軍戶因奉命自給自足,士兵及其家屬便終日忙于耕織,無暇訓練。 到了如今,各衛所的兵額中只有五分之一能執勤從事軍務,五分之四用于勞作。 才能勉強養活本所人員,如此算來全國平時可用之兵非常少。 出現緊急軍情時各衛所調動只擅長農耕的兵員充數,結果多屬戰斗力極差的烏合之眾。 土木堡只一戰就全部潰敗,正統皇帝被俘,也與此有很大的關系。 由于軍官負責監管勞作,難免要占用產品,士兵實際成了他們的農奴。 加上衛所多處荒涼之地,軍戶紛紛逃亡,留下的人也難以調動征戰。 因此,我覺得應該把遼東的軍戶從衛所分離出來,充實遼東的百姓。 或者讓這些軍戶去開發建州和海西,這樣可以加快。” 江淵贊同商輅的說法,糧食和衣服及巫物資的交易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江淵提議取消遼東的軍戶,也是發現軍戶已經不能擔起供養遼東邊軍的重任。 太祖皇帝設立衛所的目的是為了不讓軍隊給朝廷造成負擔,平時耕作、戰時打仗。 畢竟供養軍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