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最早通過海上侵襲華夏沿海的倭寇發生在元朝中葉,至明代倭患問題變得棘手起來。 在嘉靖年間甚至一度成為王朝政府的心腹之患。 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之時,當時的日本正處于室町時代,分為南北朝。 南北之間斗爭激烈,幕府對于各地大名控制力日漸削弱,繼而日本各地的大名紛紛獨立,日本進入到所謂的戰國時代(1467—1603)。 當時日本九州、四國、本州三島分裂成為數十個小國。 它們彼此間攻伐不息,后來織田信長統一了日本大部,后繼者豐臣秀吉大致統一了日本。 最終在1603年德川家康才最終完成日本的統一,建立德川幕府。 在漫長的戰亂歲月里,日本的各方勢力無不竭力擴軍備戰,遂出現了數量龐大的武士階層。 然而,由于各種勢力興衰分合不定,每年都有大量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托。 他們于是流落海上,從事劫掠,有些甚至在華夏沿海活動,成為所謂的倭寇。 實際上,倭寇與海盜差不多。 朱祁鈺要掃清海上障礙,直接出兵倭國,把倭國作為殖民地。 然后把倭國的銀礦全部挖干凈,不僅是銀礦,金礦也要挖干凈。 倭國現在還處于戰亂時代,朱祁鈺打算派大軍出征倭國,平息倭國的戰亂。 至于以后的治理,朱祁鈺覺得并不難。 大明的這些宗室中,有一些人對皇位還是抱有想法的。 既然如此,那就把他們重新分封到倭國去,倭國是有四個大島組成的,正好可以分封四個藩王出去。 以后的治理就交給藩王了,大明只要倭國的銀礦和金礦等。 將來對舊港以南的南洋諸國,朱祁鈺也是計劃把宗室的人分封到那里。 后世舊港以南的南洋有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和東帝汶四個國家,又可以分封四個藩王。 要當王,當皇帝就去別的國家,征服人家后你就這里的王了。 至于舊港以北的南洋諸國,朱祁鈺準備將他們納入大明版圖,不會分封給宗室。 剩下的宗室,朱祁鈺也計劃把他們分封出去。 第(2/3)頁